(一)全过程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先进设备,加强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应达到同行业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其中能耗指标按相关主管部门要求进行落实。 (二)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分质处理”的原则,规划设计、建设厂区给排水系统,严禁初期雨水、设备冲洗水、地面冲洗水、废气吸收废水等混入雨水管网。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对各类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收集后接入滨海艾思伊环保有限公司集中处理。 (三)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类废气处理措施,确保各类废气稳定达标排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气无组织排放。DA(略)排气筒各污染物排放执行《农药制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中表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A(略)排气筒各污染物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中表2标准值;厂界无组织排放VOCs执行《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略)/(略)-(略))中表2中非甲烷总烃标准,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略))表3标准限值,氨、硫化氢等无组织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表1中的二级标准,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限值执行《农药制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附录C中表C.1中标准。 (四)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噪声源设备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等降噪措施并合理布局,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略)-(略))3类标准。 (五)持续切实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分区防渗要求,事故池、危废仓库、原料仓库、成品仓库、装置区、污水处理区等区域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制定并落实土壤、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和应急响应措施。 (六)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和环保管理要求,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实现固体废物全部综合利用或安全规范处置。按照《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固体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苏环办〔(略)〕(略)号)要求,严格落实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危险废物贮存管理、强化转移过程管理等。 (七)做好废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按照《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做好生态环境和应急部门联动工作的意见》(苏环办〔(略)〕(略)号)要求,废弃危险化学品应及时报属地生态环境部门申请备案,取得备案后应作为危险废物管理。 (八)加强环境风险管理,落实《报告表》提出的风险防范和事故应急措施要求,建立环境安全预警与应急体系,按环境风险评价提出的对策,储备必要的事故应急物资设备,将本项目的事故风险防范纳入园区应急防控体系,确保事故状态下的环境安全。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生态环境部门备案,严格落实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 (九)按要求规范设置各类排污口和标志。按《报告表》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农药制造工业》(HJ(略)-(略))要求,形成企业环境监测监控能力,组织实施日常自行监测。 (十)加强厂区绿化,厂界四周应建设绿化隔离带,以减轻废气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