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施工场地打围施工,采取湿法作业、喷雾和洒水降尘等措施,土石方及时清运。 2.搅拌站原料堆场设置围挡,厂房顶部设置网格式雾化喷淋降尘装置,搅拌楼内设置雾化喷淋降尘装置,料仓仓顶和搅拌设备上方设置脉冲袋式除尘器。 3.商品沥青混凝土采用密闭运输方式运至施工现场;施工驻地内临时食堂油烟通过油烟净化器+屋顶排放。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隧道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河道改移部分围堰施工,河道改移与其他施工场地施工废水沉淀后回用。 施工驻地生活污水(食堂废水隔油后)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农肥或驻地内降尘。 2.运营期隧道管理用房生活污水经改良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肥。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施工场地打围施工,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对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机座;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设计运输路线,设置减速、禁鸣标志。 2.运营期在噪声超标且住户较集中处安装隔声屏障,在噪声超标且零散居民处安装隔声窗;预留噪声跟踪监测和治理费用。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废弃土石方、污泥和泥浆外运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可回收部分交废物收购站处理,不可回收部分送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合理处置;机械维修产生的废矿物油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合理处置;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清运至生活垃圾转运站合理处置。 2.运营期车辆及乘坐人员丢弃、洒落的垃圾以及隧道管理用房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合理处置。 (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严格控制作业范围和临时占地面积;土石方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优化施工工序,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水土流失;改移河道严格控制施工围堰填筑、拆除施工扰动区域面积,减少扰动时间。 2.施工结束后施工驻地内的建筑物及时拆除并及时复耕复绿;施工便道和表土堆场等及时恢复绿化或恢复迹地。 3.运营期加强路基边坡及路侧、隧道管理用房等区域的绿化景观维护,设置隧道口野生动物拦挡防护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