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重点工作
事项 |
主要措施 |
完成时限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1 |
“校友+智力”回归专项行动
|
积极融入“湖北省校友工作促进会”建设。支持市内高校、高中建立校友会,与校友加强常态化联系,指导各校友会结合校友分布和行业领域设置工作站,提升校友服务水平。 |
(略)年(略)月 |
市教育局
市民政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招商局、市经信局,在宜各高校 |
2 |
摸排市内高校、高中校友信息,分层分类录入省“校友回归”大数据服务平台。动态完善海内外校友企业家、企业高管、专家学者等优秀校友人才清单,及时向校友推介宜昌重点产业、合作项目,推动资源信息共建共享。 |
(略)年(略)月 |
市教育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委外办、市委党建和人才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招商局、市数据局,在宜各高校 |
3 |
制定并落实支持三峡大学等全市重点用才单位引育高层次人才若干措施,助力全市重点用才单位从校友中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以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大力实施“招才兴业”计划,持续深入高校开展招才宣介及人才招聘活动,支持市内高校、用人单位从校友中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
长期坚持 |
市委党建
和人才办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委外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在宜各高校 |
4 |
“校友+智力”回归专项行动
|
支持三峡大学积极融入省“(略)”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支持市内高校与校友企业建立特聘教授、产业导师等双向合作模式。 |
长期坚持 |
市教育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委党建和人才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在宜各高校 |
5 |
依托(略)三峡人才日、楚商大会等活动,支持市内高校、高中积极邀请校友回宜,推动校友与全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进行对接。 |
长期坚持 |
市教育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招商局、市工商联,在宜各高校 |
6 |
“校友十科技”回归专项行动 |
鼓励校友企业对接服务宜昌战略需求,联合母校优势学科专业,积极参与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 |
(略)年(略)月 |
市科技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招商局、市市场监管局,在宜各高校 |
7 |
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对接校友资源,支持市内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孵化器、众创空间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三峡大学科创园建设,为三峡大学专家创业团队及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 |
(略)年(略)月 |
市科技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招商局、市政府办、市市场监管局,在宜各高校 |
8 |
支持校友企业牵头或参与产业创新融合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
(略)年(略)月 |
市科技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在宜各高校 |
9 |
“校友十科技”回归专项行动 |
支持校友企业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共同推进相关领域基础研究。 |
长期坚持 |
市科技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在宜各高校 |
(略) |
鼓励市内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校友及其企业开放共享。支持各类先进算力设施、科技资源库等科创资源向校友企业开放,同等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
长期坚持 |
市科技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数据局,在宜各高校 |
(略) |
“校友+项目”回归专项行动 |
聚焦宜昌“3+2”主导产业,精准发布招商信息,吸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略)强企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百强企业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企业等优秀校友企业、校友项目回宜投资。 |
(略)年(略)月 |
市招商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资建局、市国资委、市政府办、市税务局,在宜各高校 |
(略) |
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参加楚商大会、“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会、“华创会”“东湖论坛”等合作平台和经贸交流活动,对接校友企业,了解投资方向、领域和需求等,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
(略)年(略)月 |
市招商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侨联、市工商联、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在宜各高校 |
(略) |
指导市内高校和高中加强海外校友联络、交流与沟通。鼓励海外校友参与招商交流会等活动,引导海外校友资源、项目和资本来宜投资兴业。 |
长期坚持 |
市委统战部
市侨联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委外办、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招商局,在宜各高校 |
(略) |
“校友+企业”回归专项行动
|
支持市内高校、高中与校友企业开展互访活动。充分发挥三峡大学校友会作用,鼓励市一中、夷陵中学、葛洲坝中学等市内高中联合举办校友活动。 |
(略)年(略)月 |
市教育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招商局、市工商联,在宜各高校 |
(略) |
支持市内高校、高中通过校友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推介宜昌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政策、产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等。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校友企业来宜投资提供服务。 |
(略)年(略)月 |
市教育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市招商局、市经信局,在宜各高校 |
(略) |
支持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种子基金、人才基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积极对接省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参与宜昌基金设立并出资,推动校友创新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培育。鼓励校友企业与宜昌重点产业基金合作,为校友企业相关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提供资金支持。 |
(略)年(略)月 |
市财政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招商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国资委、市政府办、宜昌城发集团,在宜各高校 |
(略) |
支持市内高校、高中组建服务团队,为校友项目对接提供优质服务。 |
(略)年(略)月 |
市教育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招商局、市发改委,在宜各高校 |
(略) |
“校友+教育”回归专项行动
|
支持校友企业与三峡大学、三峡职院等高校联合组建科创学院、现代产业研究院,共同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
(略)年(略)月 |
市教育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在宜各高校 |
(略) |
支持市内高校与校友企业开展订单班培养,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在毕业季开展校友企业专场招聘。 |
(略)年(略)月 |
市教育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人社局,在宜各高校 |
(略) |
“校友+教育”回归专项行动
|
支持市内高校、高中聘请知名校友担任“招才顾问”“招才大使”“招商大使”。鼓励校友和校友企业开展捐赠,支持学校发展。 |
长期坚持 |
市教育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委党建和人才办、市招商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在宜各高校 |
(略) |
优化政务
服务 |
依托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广应用“校友回归”线上业务申办一码通办。依托湖北政务服务网建设“校友回归”专区,为来宜校友提供企业注册、项目审批、法律、金融等一站式服务。 |
(略)年(略)月 |
市数据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办、人行宜昌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宜昌监管分局,在宜各高校 |
(略) |
优化要素
保障 |
支持市内高校、企业和社会资本设立校友创业基金、校友发展基金,为校友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贷款贴息、保险保障、纳税服务等支持。探索与市内高校联合设立校友企业经济园,为校友企业提供场地、资源等支持。 |
长期坚持 |
市招商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资建局、市住新局、市政府办、市税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宜昌监管分局,在宜各高校 |
(略) |
优化激励机制 |
按照省级要求及时向校友发放电子身份证,落实高校资源畅享、算力兑付、实验室使用等权益。对来宜校友,按标准落实宜昌人才政策和惠才实事清单。 |
(略)年(略)月 |
市教育局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新局、市招商局、市文旅局、市数据局,在宜各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