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议和要求: 为减少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提出如下建议: 1、本次评价依照建设单位目前提供的资料、规模进行。若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发生变化,建设单位应按环保部门的要求另行申报。 2、本项目的建设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切实落实废水、废气、噪声、固废防治措施。 3、建设单位应进一步合理计算企业各项环保措施所需经费,预留充足的环保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各项环保措施按照设计及环评要求落实到位。 4、公司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公司的各项环境管理工作。自觉接受市、县环保主管部门对公司环保工作的监督指导。 5、排污口规范化:(略) 6、环境管理:(略) 7、环境监测:(略) 8、应急要求: 针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泄漏等事故风险,简要提出如下应急措施: (1)应急组织机构分级,各级别主要负责人为应急计划、协调第一人,应急人员必须为培训上岗熟练工。 (2)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卡应上墙。 (3)细化应急状态下各主要负责单位的报警通讯方式、地点、电话号码以及相关配套的交通保障、管理、消防联络方法,涉及跨区域的还应与相关区域生态环境部门和上级环保部门保持联系,及时通报事故处理情况,以获得区域性支援。 (4)组织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专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5)事故现场、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有毒有害物质应急剂量控制规定,制定紧急撤离组织计划和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6)制定相关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受影响范围内的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7)制定有关的环境恢复措施(包括生态环境、水体)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后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对事故应急措施的环境可行性进行后影响评价。 (8)定期安排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演练。 (9)在项目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规,不断完善企业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危险品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增强安全防范风险的意识,完善处置事故队伍,建立安全生产机构,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尽量杜绝事故产生,设置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