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废气
项目运营期间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略)
(1)非甲烷总烃
本项目运营期内产生的非甲烷总烃主要为油品卸油、储油、加油过程等作业过程产生。项目作业人员在给车辆加油时,加油站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油气跑、滴、漏损失量较小,故本次环评不对油气跑、滴、漏损失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①卸油油气(大呼吸)
项目油品通过罐车运输至加油站内。装油时,油品深入罐内的鹤管中高速流出,对罐内壁和油品液面造成一定的冲击,使液体发生喷射和飞溅,引起油品液面强烈波动和搅动,加速了油品表面的蒸发速度;同时向下喷射的油品会使油罐内气相空间的气体发生强烈对流,使油罐车内油气浓度迅速上升并且很快达到饱和状态,高浓度的油气迅速充满油罐内的气相空间,储油罐中油品液面的上升驱使高浓度油气向外排放,由此形成装油损耗,产生油气挥发。
储罐大呼吸损失是指油罐进油时所呼出的油蒸气(主要为烃类气体)而造成的油品蒸发损失。油罐进油时,由于油面逐渐升高,气体空间逐渐减小,罐内压力增大,当压力超过呼吸阀控制压力时,一定浓度的油蒸气开始从呼吸阀呼出,直到油罐停止收油,所呼出的油蒸气造成油品蒸发的损失。
根据《中国加油站VOC排放污染现状及控制》(《环境科学》(略).8第(略)卷第8期)中废气产生系数,汽油、柴油废气产生系数分别为2.3kg/t、0.(略)kg/t,项目年销售汽油量约为(略)t,柴油年销售量约为(略)t,则汽油、柴油卸油油气产生量分别为4.6t/a、0.(略)t/a。
②储油油气(小呼吸)
储油油气主要为储油罐的小呼吸,是成品油在固定顶罐静置储存过程中,储油罐温度昼夜有规律变化,白天温度升高,热量使油气膨胀,压力升高,造成油气的挥发。夜晚温度降低,罐内气体压力降低,吸入新鲜空气,为平衡蒸汽压,油气从液相中蒸发至液面上的气体达到新的饱和蒸汽压,造成油气的挥发。上述过程中昼夜交替进行,形成“小呼吸”油气排放,柴油不易挥发,故本评价只根据汽油的储存量计算储油油气挥发量,根据《中国加油站VOC排放污染现状及控制》(《环境科学》(略).8第(略)卷第8期)中废气产生系数,汽油储罐呼吸废气产生系数为0.(略)kg/t,项目年汽油销售量约为(略)t,则储油油气产生量为0.(略)t/a。
③加油油气
加油油气主要指为车辆加油时,油品进入车辆油箱,油箱内的烃类气体被油品置换排入大气。根据《中国加油站VOC排放污染现状及控制》(《环境科学》(略).8第(略)卷第8期)中加油过程汽油、柴油废气产生系数分别为2.(略)kg/t、0.(略)kg/t,项目汽油年周转量(略)t,柴油年销售量约为(略)t,因此,加油油气产生量分别为4.(略)t/a、0.(略)t/a。
项目加油站在卸油、加油机作业过程中采用油气回收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将加油站在卸油、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收集、储存和送入油罐内,属于二级油气回收系统。参考《加油站油气回收方案》(黄维秋、吕艳丽、白娟、吕兴辉)中外能源第(略)卷第2期“从理论上讲,二级油气回收系统的回收率可以达到(略)%。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实际回收率为(略)%~(略)%不等”。本项目设置二级油气回收系统,本评价油气回收系统折中效率按(略)%计。
项目采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措施以减少无组织排放,各工段油气(非甲烷总烃)产排情况详见表4-1。项目采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措施以减少无组织排放,各工段油气(非甲烷总烃)产排情况详见表4-1。
表4-1?项目非甲烷总烃产排情况一览表
项目 |
油品 |
产生量(t/a) |
产生系数 |
回收率(%) |
排放量(t/a) |
排放标准(mg/m3) |
油罐车 |
卸油损失 |
汽油 |
4.6 |
2.3kg/t |
(略) |
0.(略) |
厂界:(略) |
柴油 |
0.(略) |
0.(略)kg/t |
(略) |
0.(略) |
储油罐 |
储存损耗 |
汽油 |
0.(略) |
0.(略)kg/t |
0 |
0.(略) |
加油机 |
加油机作业损失 |
汽油 |
4.(略) |
2.(略)kg/t |
(略) |
0.(略) |
柴油 |
0.(略) |
0.(略)kg/t |
(略) |
0.(略) |
合计 |
9.(略) |
/ |
/ |
1.(略) |
?
(2)加油进出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
本项目主要为成品油的销售,来往加油的机动车会产生少量的尾气,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THC、NOx等。本项目周边较空旷,周边为防护绿地,种植有较多树木,汽车尾气经大气扩散及绿化植物吸收,排放量不大,且空气流通速度快。项目通过对加油车辆采取减少停留、空转和怠速行驶时间等措施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3)扬尘
本项目运营期因加油车辆进出加油站比较频繁,将会产生扬尘,扬尘的起尘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影响起尘量的因素包括:(略)
(4)公厕恶臭
项目设有男女各一间厕所位于站房内。公厕产生的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H2S和NH3,主要来源于大小便器内的积粪、尿液和附着的尿垢。H2S和NH3的产生量、产生浓度与厕所内的卫生条件、通风条件、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方式为无组织排放。本项目公厕按照《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略)-(略))中一类水冲式公厕的标准建设,卫生条件好。同时在公厕使用过程中应该规范化,要求及时冲洗厕所、定时消毒、放置除臭剂等最大限度减少恶臭污染物的产生,日常维持清洁,项目周边有防护绿地,公厕恶臭经绿化吸收净化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大气污染物产排情况见下表4-2。
表4-2?项目大气污染物产排情况一览表
产污环节 |
污染物 |
产生量t/a |
治理措施 |
排放量t/a |
卸油、储油、加油 |
非甲烷总烃 |
9.(略) |
油气回收系统 |
1.(略) |
加油车辆尾气 |
CO、THC、NOx |
少量 |
自然流通扩散及绿化吸收净化 |
少量 |
进站车辆 |
扬尘 |
少量 |
自然流通扩散及绿化吸收净化 |
少量 |
公厕 |
恶臭 |
少量 |
机械排风 |
少量 |
?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日常需加强污染治理措施的运维管理,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废气治理措施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生产,关闭阀门,对各废气治理措施进行检修,修理完成才可以继续生产。
(5)废气治理设施可行性分析
根据技术规范为《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储油库、加油站》(HJ(略)-(略))“表F.1加油站排污单位废气治理可行技术参照表”,见表4-3。
表4-3?加油站排污单位废气治理可行技术参考表
产污环节名称 |
污染物种类 |
可行技术(参考) |
无组织排放源 |
汽油储罐挥发 |
挥发性有机物 |
油气平衡 |
汽油加油枪挥发 |
油气平衡 |
?
本项目加油、卸油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有油气回收系统处理后无组织排放,油储罐为地埋式储罐,由于该罐密闭性较好,储罐埋于地下,储油罐罐室内气温比较稳定,受大气环境稳定影响较小,可减少油罐小呼吸蒸发损耗,延缓油品变质。对挥发量大的汽油罐选用内浮顶储罐,气温高时,储罐容积随油气膨胀而增大,另增设呼吸阀挡板,以减少油罐大、小呼吸损耗。因此本项目的废气处理设施为可行性技术,本项目废气治理措施具有可行性。
为进一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减少对该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严格遵守加油站操作规程,尽可能使油罐装满到允许的程度,尽量减少倒罐次数。
②对阻火器、液封、机械呼吸阀瓣、消防泡沫玻璃室、量油孔,每年应彻底检查两次,应做到气密性符合要求。
③改进操作管理:(略)
④经常检查、维护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保证油气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行。
⑤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加油站附近的居民和单位要有知情权,能够了解居住环境被加油站影响的程度。受加油站污染伤害的居民有权向污染者索赔。
⑥加油棚为四面通风结构,通风效果较好,加油操作时应严格注意相关规定,尽可能避免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减少无组织排放。
本项目罐区周围通风条件较好,罐区设置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器(报警器设在值班室),而且通过站内种常绿灌木、花木和草坪,减少无组织废气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6.4中的要求,新建年销售汽油量小于(略)t,加油站无需安装在线监测系统。项目在进一步采取上述措施后,运营期挥发油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对大气的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6)非正常工况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非正常工况包括生产设施非正常工况或污染防治(控制)设施非正常工况,其中生产设施非正常工况指开停炉(机)、设备检修、工艺设备运转异常,污染防治(控制)设施非正常状况指达不到应有治理效率或同步运转率等情况。本次评价主要考虑环保设施治理效率下降的污染物排放,即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出现故障,油气回收率下降。
油气回收装置出现故障情况下的污染物排放源强见表4-4。
表4-4?非正常工况污染物排放源强表
污染源 |
非正常排放的原因 |
非正常工况下油气回收效率 |
污染物 |
非正常排放速率(kg/h) |
非正常排放量(t/a) |
单次持续时间/h |
年发生频次/次 |
卸油操作 |
油气回收设施故障,油气回收效率失效 |
(略)% |
非甲烷总烃 |
0.(略) |
1.(略) |
1 |
1 |
加油机 |
(略)% |
非甲烷总烃 |
0.(略) |
1.(略) |
1 |
1 |
油气回收设施故障会导致站内油气浓度气味异常增高,一旦发现此情况应立即停止对外营业,对相应设备开展排查维修,并做好非正常工况相关记录。事故工况开展事后评估并及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8)大气污染源监测计划
根据《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环办监测〔(略)〕(略)号),本项目不属于重点排污单位。参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 (略)-(略))、《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J (略)-(略))、《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储油库、加油站》(HJ (略)-(略))等规范的要求,运营期过程中应对废气排放进行自行监测,具体内容和频率见表4-5。
表4-5?运营期大气污染源监测计划
监测内容 |
监测点位 |
监测指标 |
监测频次 |
执行排放标准 |
废气 |
企业边界 |
非甲烷总烃 |
1次/年 |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 |
油气回收系统密闭点 |
泄漏检测值 |
1次/年 |
注1:(略)
注2:(略)
注3:(略) |
?
2、废水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产生废水主要是员工生活污水、场地冲洗废水、洗车废水及初期雨水。
(1)生活污水
项目加油站年营运时间为(略)天。劳动定员6人,均不在站区住宿,职工一天用水量按(略)L/人;项目厕所对外开放,客流量约(略)人/天,使用卫生间的人数约为客流量的(略)%,即使用卫生间流量为(略)人/天,用水量按5L/人次计,则生活用水量为0.8m3/d,(略)m3/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SS、NH3-N。
表4-6?运营期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水量 |
污染物 |
CODcr |
BOD5 |
SS |
NH3-N |
生活污水
(略)m3/a |
处理前浓度(mg/L) |
(略) |
(略) |
(略) |
(略) |
产生量(t/a) |
0.(略) |
0.(略) |
0.(略) |
0.(略) |
处理后浓度(mg/L) |
(略) |
(略) |
(略) |
(略) |
排放量(t/a) |
0.(略) |
0.(略) |
0.(略) |
0.(略) |
?
(2)场地冲洗废水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场地冲洗用水量约(略).6m3/a,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略)%计,则项目场地冲洗废水产生量约为(略).(略)m3/a。本项目场地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SS、石油类,经隔油池沉淀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中三级标准及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后进入站外市政污水管网,最后进入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场地污水中各项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4-7。
表4-7?场地冲洗废水排放情况
水量 |
污染物 |
CODcr |
SS |
石油类 |
场地冲洗废水
(略).(略)m3/a |
处理前浓度(mg/L) |
(略) |
(略) |
(略) |
产生量(t/a) |
0.(略) |
0.(略) |
0.(略) |
处理后浓度(mg/L) |
(略) |
(略) |
(略) |
排放量(t/a) |
0.(略) |
0.(略) |
0.(略) |
?
(3)洗车废水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洗车用水量为(略).5m3/a,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略)%计,则项目场地冲洗废水产生量约为(略)m3/a,2 m3/d。根据《洗车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研究》(长安大学樊翠珍硕士学位论文)中洗车废水分类及水质特征为:(略)
项目洗车废水中各项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4-8。
表4-8?洗车废水源强一览表
水量 |
污染物 |
CODcr |
BOD5 |
SS |
石油类 |
LAS |
场地冲洗废水
(略)m3/a |
处理前浓度(mg/L) |
(略) |
(略) |
(略) |
5.0 |
2.6 |
产生量(t/a) |
0.(略) |
0.(略) |
0.(略) |
0.(略) |
0.(略) |
处理后浓度(mg/L) |
(略) |
(略) |
(略) |
3.0 |
2.6 |
排放量(t/a) |
0.(略) |
0.(略) |
0.(略) |
0.(略) |
0.(略) |
?
(4)初期雨水
本项目运营期若遇到雨季,站区内会产生一定量的初期雨水。由于本项目的初期雨水多含有石油类等污染物质,必须进行相应的收集、储存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项目所在地为崇左市,根据崇左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初期雨水量:
q=(略)(1+0.(略)lgP)(t+(略).5)-0.(略)
式中:(略)
P——重现期,取1年;
t——地面集水时间与管内流行时间之和,取(略)min。
计算结果q=(略).(略)(L/s?hm2)。
本项目初期雨水量计算公式为:
Q=q×F×Ψ×T
式中:(略)
F—汇水面积(公顷);
Ψ—为径流系数(0.4~0.9),取0.8;
T—为收水时间,取(略)分钟。
本项目汇水面积主要考虑站区内供加油车辆进出及临时停车的面积,排除站房、辅房、罩棚及绿地面积,约为(略).(略)m2。经计算,本项目初期雨水流量为(略).(略)m3/次,年暴雨次数取(略)次,则本项目初期雨水量为(略).2m3/a。
根据项目生产工艺和特点,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少量的SS及石油类,项目拟设置一个容积为(略)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前端设置隔油装置,同时配套建设雨水沟道,雨水沟汇集的初期雨水导流入雨水池,经隔油处理后用于站区洒水降尘及绿化,多余的接出排至市政雨水管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大。
表4-9?运营期初期雨水排放情况一览表
水量 |
污染物 |
CODcr |
SS |
石油类 |
初期雨水
(略).2m3/a |
处理前浓度(mg/L) |
(略) |
(略) |
(略) |
产生量(t/a) |
0.(略) |
0.(略) |
0.(略) |
处理后浓度(mg/L) |
(略) |
(略) |
(略) |
排放量(t/a) |
0.(略) |
0.(略) |
0.(略) |
?
表4-(略)?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汇总表
序号 |
处理设施 |
污染物种类 |
排放浓度(mg/L) |
年排放量(t/a) |
1 |
化粪池 |
COD |
(略) |
0.(略) |
BOD5 |
(略) |
0.(略) |
SS |
(略) |
0.(略) |
氨氮 |
(略) |
0.(略) |
2 |
隔油池
(包括场地冲洗废水和洗车废水) |
COD |
(略) |
0.(略) |
BOD5 |
(略) |
0.(略) |
SS |
(略) |
0.(略) |
石油类 |
(略) |
0.(略) |
LAS |
2.6 |
0.(略) |
3 |
初期雨水 |
COD |
(略) |
0.(略) |
SS |
(略) |
0.(略) |
石油类 |
(略) |
0.(略) |
全厂排放量合计 |
COD |
0.(略) |
BOD5 |
0.(略) |
SS |
0.(略) |
氨氮 |
0.(略) |
石油类 |
0.(略) |
LAS |
0.(略) |
?
综上可知,项目生活污水、地面冲洗水和洗车废水经站内预处理后,各污染物指标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三级标准及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
(5)处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①生活污水:(略)
②场地冲洗废水及洗车废水
项目产生的场地冲洗废水和洗车废水主要的污染物为石油类、SS等,类比同类加油站的三级隔油池,三级隔油池能有效地处理废水表面漂浮的油类,隔油池去除SS效率约(略)%,去除浮油效率约(略)%。根据工程分析,场地冲洗废水产生量为0.(略)m3/次,洗车废水量为2 m3/d,项目场地冲洗废水和洗车废水排入隔油池处理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中三级标准及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后排入站外市政污水管网,最后进入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建设单位拟建1座容积为(略)m3隔油池,可满足项目场地冲洗废水和洗车废水的处理要求。故地面冲洗废水和洗车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是可行的。
③初期雨水
本项目场地初期雨水经截排水沟进入初期雨水池处理,经隔油处理后用于站区洒水降尘及绿化,多余的接出排至市政雨水管网。根据工程分析,初期雨水流量为(略).(略)m3/次,建设单位拟建1座容积为(略)m3初期雨水收集池,可满足厂区初期雨水收集要求。
(5)污水处理依托可行性分析
①污水处理厂简介:
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位于天等镇仕民村东北面2km处。一期已建设污水处理规模为0.5万m3/d,采用改良型卡鲁塞尔(略)氧化沟工艺。二期已建设污水处理规模为1.0万m3/d(正在调试运行),位于一期工程西侧,采用CASS工艺,二期工程建成后,全厂污水处理规模为1.5万m3/d。尾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一级A标准后排入丽川河。
②水质符合性
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标准见下表:
指标 |
CODcr |
BOD5 |
SS |
NH3-N |
TN |
TP |
进水水质(mg/L)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4 |
出水水质(mg/L) |
(略) |
(略) |
(略) |
5 |
(略) |
0.5 |
?
③水量符合性
本项目位于仕民新区进城大道农业发展银行对面,属于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内,现剩余容量约(略)m3/d。项目外排废水有生活污水(约0.8m3/d)、场地冲地废水(约0.(略)m3/次)、洗车废水(约2m3/d),则项目废水最大外排量约为3.(略)m3/d,占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的0.(略)%,所占比例很小。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地面冲洗废水和洗车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三级标准及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可满足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接管要求。项目排放的污水水质简单,不含其他有毒污染物,不会对市政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构筑物有腐蚀影响。
综上所述,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有能力接纳本项目排放的废水量,本项目排水水质浓度满足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因此,本项目废水排入天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是可行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废水均得到相应的处理,对项目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
(6)监测要求
本项目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配套建设,应按环境保护计划如期完成,监测计划应依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略)-(略))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储油库、加油站》(HJ(略)-(略))要求相关规定执行,运营期废水监测计划见表4-(略)。
表4-(略)?运营期废水监测计划一览表
?
3、地下水
本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途径主要为油品储存及加油设备设施渗漏。
(1)油罐影响
本项目采用地埋式SF双层油罐,油罐严格满足国家相关设计及制造标准,双层设计的储油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根据SF油罐的设计特点,若内罐储液渗漏进双层间隙后,泄漏量一般不大即发生报警,同时由于外罐保持完好,储液不会漏出;外罐渗漏,此时内罐完好,储液不外渗,进入外界环境的只有气体和检测液,油品不直接进入外界。根据同类型项目运行现状,内外罐同时发生渗漏的概率基本为零,如若发生,油罐区底部做防渗处理,储罐置于防渗池中,渗漏液会被防渗池堵截,不会进入到外环境。另外油罐设有带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浮球液位计作为泄漏主要监测工具,通过测量油罐液位的变化,或在油罐收发作业时比较实际进出量的差值可用来检测油罐的泄漏情况。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油罐液位的扫描检测,收发油时可每三分钟检测一次,静止时可每(略)分钟检测一次,如果静止时两次液位差值超过(略)mm就自动报警。突然事件发生时可及时将渗漏的油液导入防渗池,可有效避免事故排放污染区域地下水。综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后,油品泄漏的可能性较小,对地下水影响较小。
(2)加油设备设施影响
加油机设置在水泥硬化的加油岛中,加油过程滴漏的油品在场地冲洗后进入隔油池,不会直接影响地下水环境;若设备故障出现漏油的情况,油品也会经导流沟进入隔油池,不会发生下渗的情况。隔油池按规范做好基构和池体的防渗强化措施,减少破裂的情况发生,并对场内的地表进行硬化后,隔油池渗漏油污进入地下水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较小。
项目所在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受地貌、岩性、构造的控制。地下水主要有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堆积物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等类型。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项目通过对地面全部硬化,对储油罐内外表面、油罐区地面、输油管线外表面做防渗防腐处理,同时加强储罐区及废水储存收集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加强固废的综合利用,在做好防渗措施的基础上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只要保证防渗措施的落实以及加强管理,防止成品油、废水废液的跑冒滴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同时加强固废的管理,就可以避免本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本项目运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很小。
(3)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略)-(略))及《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环办水体函〔(略)〕(略)号)的相关规定,加油站地下水污染控制原则,应坚持“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
1)源头控制
项目严格按照《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略)-(略))设计,要求储油区设置防渗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罐池,储罐与钢管进行加强级防腐处理,油罐发生溢出和泄漏时,油品将由于防渗罐池的保护作用,积聚在防渗罐池内,不会外溢或渗漏至水体中;地下输油管线采用双层管道,在油品泄漏时可有效阻止油品溢出、渗漏进入水体。油罐的地下水防渗要求:
①卸油时油罐应采取防溢措施。油料达到油罐容量(略)%时,应能触动高液位报警装置;油料达到油罐容量(略)%时,应能自动停止油料继续进罐。
②埋地油罐的人孔应设操作井。设在行车道下面的人孔井应采用加油站车行道下专用的密闭井盖和井座。
③项目罐池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略))的有关规定。
④防渗罐池应根据油罐的数量设置隔池;一个隔池内的油罐不应多于两座;防渗罐池的池壁顶应高于池内罐顶标高,池底宜低于罐底设计标高(略)mm,墙面与罐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略)mm。
⑤防渗罐池的内表面应衬玻璃钢或其他材料防渗层;防渗罐池内的空间,应采用中性砂回填;地下输油管线采用双层管道。
⑥防渗罐池的上部,应采用防止雨水、地表水和外部泄漏油品渗入池内的措施。
⑦与土壤接触的钢制油罐外表面,其防腐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标准》(SH/T (略)-(略))的有关规定,且防腐等级不应低于加强级。
⑧防渗罐池的各隔池内均需设检测立管,检测立管为耐油、耐腐蚀材质,直径(略)mm,壁厚不小于4mm。检测立管下端置于防渗罐池最低处,上端高出地面(略)cm;检测口设置防止雨水、油污、杂物侵入的保护盖和标识。
⑨检测立管与池内罐顶标高以下范围应为过滤管段。过滤管段应能允许池内任何层面的渗漏液体进入检测管,并应能阻止泥沙侵入。
⑩检测立管周围应回填粒径为(略)~(略)mm的砾石。检测口应有防止雨水、油污、杂物侵入的保护盖和标识。
2)分区防控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略)-(略))相关要求,本次评价将站区按各功能单元所处的位置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以及简单防渗区三类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域。重点防渗区:(略)
①重点防渗区
油罐区、危废暂存间及隔油池等为重点防渗区,防水等级为一级,重点防渗区采用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1×(略)-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膜,或至少2mm厚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应≤(略)-(略)cm/s。
②一般防渗区
化粪池、污水管线、站房等为一般污染防渗分区,通过地面采取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略)~(略)cm的水泥进行地面硬化,通过上述措施可使一般防渗区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1×(略)-7cm/s。
③简单防渗区
主要为站内道路等,采取水泥硬化地面。
本项目地下水防渗共分为3个区,具体分区见表4-(略)及附图8。
表4-(略)?项目地下水防渗分区一览表
序号 |
防渗分区 |
厂区分区 |
防渗技术要求 |
1 |
重点防渗区 |
油罐区及地下管线、加油区、密闭卸油箱、危废暂存间、隔油池 |
渗透系数≤(略)-(略)cm/s |
2 |
一般防渗区 |
化粪池、初期雨水池、污水管线、站房、洗车区、变压器、充电区 |
渗透系数≤(略)-7cm/s |
3 |
简单防渗区 |
站区其他区域 |
一般地面硬化 |
?
经采取合理防治措施后,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3)应急响应
若发现泄漏,需立即启动环节预警和开展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措施主要为泄漏加油站停运、油品阻隔和泄漏油品回收。在泄漏后1天内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在5个工作日内提供泄漏加油站的初始环境报告,包括负责人的名称和电话号码,泄漏物的类型、体积和地下水污染物浓度,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4)跟踪监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略)-(略))、《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略)-(略))、《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储油库、加油站》(HJ(略)-(略))及《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中相关要求,本次评价要求建设单位设置地下水跟踪监测井,布设在埋地油罐区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埋地油罐。综合考虑,监测井设置于加油区东北侧,便于后续监控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并依据《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略)〕(略)号)的相关要求采取定性监测和定量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具体监测指标详见表4-(略)。
表4-(略)?地下水监测计划一览表
监测点位 |
监测类型 |
监测指标或内容 |
监测频次 |
执行标准 |
加油区东北侧
((略)°8′(略).(略)E,(略)°3′(略).(略)N) |
定性监测 |
通过肉眼观察、使用测油膏、便携式气体等监测仪等其他快速方法判定地下水监测井中是否存在油品污染 |
每周1次,定性监测发现地下水存在油品污染,立即启动定量监测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略)-(略))Ⅲ类标准 |
定量监测 |
萘、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对)二甲苯、甲基叔丁基醚、总石油烃(TPH总)、C6-C9、C(略)-C(略)、铅、二氯乙烷 |
若定性监测发现地下水存在油品污染,立即启动定量监测;若定性监测未发现问题,则每季度监测1次 |
?
4、噪声
(1)污染源识别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进出加油的车辆、加油机、油罐车产生的噪声,产生的噪声声级值为(略)~(略)dB(A),项目主要设备声级值详见下表4-(略)。
表4-(略)?项目设备噪声源强一览表
序号 |
声源名称 |
数量 |
声压级dB(A) |
声源控制措施 |
运行时段 |
1 |
潜油泵加油机 |
4 |
(略)~(略) |
基础减振 |
昼夜 |
2 |
油罐车卸油 |
/ |
(略)~(略) |
限制车速 |
昼夜 |
3 |
进出车辆 |
/ |
(略)~(略) |
设减速带 |
昼夜 |
4 |
洗车机 |
1 |
(略)~(略) |
减振隔声 |
昼夜 |
?
(2)降噪措施:
①对设备定期进行保养,使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生产设备的基座在加固的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减振和降噪处理,避免异常噪声的产生,若出现异常噪声,须停止作业。
②进出的车辆禁鸣、限速。
在严格落实上述措施后,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降到最低水平。
(3)达标分析
本评价采用噪声点源衰减公式和噪声叠加公式进行声环境影响预测。
1)噪声衰减公式:
式中:(略)
Leq――几个声压级相加后的总声压级,dB。
n――声源个数。
项目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对机械动力性噪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容易衰减,噪声源预测结果及达标情况见表4-(略)。
表4-(略)?项目厂界噪声预测结果一览表
序号 |
预测点 |
贡献值dB(A) |
标准值dB(A) |
达标情况 |
昼间 |
夜间 |
|
1 |
东面厂界外1m |
(略).3 |
(略) |
(略) |
达标 |
2 |
南面厂界外1m |
(略).1 |
(略) |
(略) |
达标 |
3 |
西面厂界外1m |
(略).5 |
(略) |
(略) |
达标 |
4 |
北面厂界外1m |
(略).4 |
(略) |
(略) |
达标 |
|
|
|
|
|
|
|
?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拟建项目建成运营后,项目西面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略)-(略))中4a类排放标准限值,东面、南面和北面满足2类排放标准限值,说明项目运营后,对周边噪声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4)监测要求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 (略)-(略))中“5.4.2监测频次”,项目厂界环境噪声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测,夜间生产的要监测夜间噪声;同时监测点位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略)-(略))布设。
运营期噪声源监测计划如下表4-(略)所示。
表4-(略)?运营期噪声源监测计划
监测点位置 |
监测项目 |
监测频率 |
监测时段 |
监测机构 |
负责机构 |
厂界外1m处 |
Leq(A) |
每季度一次 |
每次连续监测两天,昼夜间各一次 |
有资质的单位 |
运营单位 |
5、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后,固体废物为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一般固废主要为职工日常办公、生活垃圾和进站人员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主要为储罐清洗产生的油泥和废液、隔油池含油底泥和废浮油、废河沙、含油抹布、废滤芯。
(1)生活垃圾
按0.5kg/人·d天计,本项目劳动定员6人,客流每天约(略)人,客流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1kg/人·d计算,则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略)kg/d(8.4t/a),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处理。
(2)危险废物
①隔油池含油底泥和废浮油
项目地面冲洗废水和洗车废水进入隔油池进行隔油、沉淀处理后将产生废浮油,根据类比同类项目,隔油池每年清理2次,根据隔油进出水量和水质估算隔油池污泥产生量为0.(略)t/次计,则隔油池污泥量约为0.(略)t/a;隔油池产生的废浮油按照0.(略)t/次计,则废浮油产生量约0.(略)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略)版),隔油池含油底泥及废浮油固废属于危险废物(危废类别为HW(略),废物代码为(略)-(略)-(略))。隔油池含油底泥及废浮油直接由清洗单位移交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不在站内存放。
②油罐清洗产生的油泥、废液
项目储油罐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因冷热温差的变化,冷凝水顺罐流入罐底,加快燃油的乳化,在罐底逐渐形成黑油泥。过多的黑油泥不仅会腐蚀罐壁,还会影响油品质量,对车辆、机器设备造成损害,因此储油罐需定期清洗。参照同类项目,储油罐油泥每5年清理一次,清洗工作由具有废矿物油处置资质的单位按相关规定程序进行(无需用水),油罐油泥不在站内贮存。项目共设置3个油罐,油泥产生量约为容积2%计,根据计算,本项目罐容共(略)m3,则每次清理储油储罐产生油泥量为3m3/次,平均每年产生油泥量0.6m3。洗灌水量取罐容的2%~3%,项目储罐清洗废液按3%计,每次清洗产生的废液量约为4.5m3,平均每年产生废液量约为0.9m3。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略)版),油罐清洗油泥属于危险废物(HW(略)废矿物油),废物代码为(略)-(略)-(略),油罐清洗废液属于危险废物(HW(略)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废物代码为(略)-(略)-(略)。油罐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清洗,清洗产生的油泥和废液均由清罐单位移交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不在站内暂存。
③除油废河沙
项目加油区和卸油区地面滴落的废油采用河沙吸附方式处理,处理之后的河沙含油,预计每年产生量为0.2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略)版),废河沙属于危险废物(HW(略)废矿物油),废物代码为(略)-(略)-(略),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并及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④含油抹布
项目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会因维护加油机外罐清洁、处理卸油、加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油品渗漏、跑冒、漏滴等原因,产生一些含油抹布,项目含油抹布产生量约0.(略)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略)年),属于“HW(略)其他废物”中的“非特定行业”,代码为(略)-(略)-(略)含有或沾染毒性、感染性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含油抹布在实际运营中按照危险废物的处置方式进行清运处置,即含油抹布经统一收集后,暂存于站内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置。
⑤废滤芯
汽油加油油气回收中安装有除水滤芯,主要作用为吸附水分。每个月更换一次,产生量约为0.(略)t/a,废滤芯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属于危险废物,危废类别为HW(略),废物代码为(略)-(略)-(略),暂存于站内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置。
本项目固废产生及处置情况见表4-(略)。
表4-(略)?项目固废产生及处置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产生工序 |
产生量 |
废物类别 |
废物代码 |
拟采取的处理措施 |
1 |
生活垃圾 |
员工及过往人员 |
8.4t/a |
/ |
/ |
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
2 |
油罐油泥 |
油罐清理 |
0.6m3/a |
HW(略) |
(略)-(略)-(略) |
随清随运,由清洗单位移交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不在站内存放 |
3 |
油罐清洗废液 |
0.9m3/a |
HW(略) |
(略)-(略)-(略) |
4 |
隔油池含油底泥 |
隔油池清理 |
0.(略)t/a |
HW(略) |
(略)-(略)-(略) |
5 |
隔油池废浮油 |
0.(略)t/a |
HW(略) |
(略)-(略)-(略) |
6 |
废河沙 |
场地废油清理 |
0.2t/a |
HW(略) |
(略)-(略)-(略) |
分类收集,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并委托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
7 |
含油抹布 |
设备检修 |
0.(略)t/a |
HW(略) |
(略)-(略)-(略) |
8 |
废滤芯 |
油气回收 |
0.(略)t/a |
HW(略) |
(略)-(略)-(略) |
?
(3)固废环境管理要求
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在站区的收集、临时贮存、安全转移过程中,应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略)号,(略)年)、《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略)号,(略)年)、《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略)-(略))、《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略)-(略))等的相关要求,结合《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要求,本评价建议:
①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略)
②标识制度:(略)
③管理计划制度:(略)
④申报登记制度:(略)
⑤源头分类制度:(略)
⑥转移联单制度:(略)
⑦委托处理协议制度:(略)
⑧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略)
项目设置占地面积为3m2的危废暂存间,位于站区东北侧,详见附图2。根据固废污染源强分析,项目危废均是定期产生,根据产废周期加强管理,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清运,危废暂存间暂存能力可满足对项目危废的暂存要求。同时,危废暂存间内放置危险废物专用收集桶,并用防渗有盖桶封闭存放,张贴危险废物标签。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的要求,危废间需满足“四防”(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建立储存记录,及时清运。
(4)污染物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1)一般固体废物
①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应外观整洁、密闭性好,具有防渗、防漏、防腐等功能,容器放置点地面应平整、硬化。
②垃圾应及时清运,收集容器无溢满和散落;垃圾运输宜采用密闭式运输,应避免洒、漏、扬尘等二次污染;易腐垃圾应每日定时清运,收运过程符合CJJ(略)的要求。垃圾收集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管理应符合《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略)-(略))的要求。
③应定期维护、更新、添置垃圾收集容器,满足投放、收集的基本需求。
项目投产后,根据措施进行处理,产生的一般固废均可以因地制宜得到综合利用和妥善处置,实现零排放,对外环境的影响可减至最低程度,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不大。
2)危险废物
项目危险废物主要为含油抹布、油罐油泥和废液、隔油池油污和废浮油、废河沙。含油抹布和废河沙收集后装入闭口容器或包装物内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油罐油泥和废液、隔油池油污和废浮油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置,不在站内贮存。
①项目设置1间危废暂存间,位于站区东北侧。对不同类型的危废分别采用不同的专用盛装容器收集存放,并在桶上张贴相应识别标签(注明种类、数量、存放日期等)及安全用语。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其材质强度应满足贮存要求,同时,选用的材质不能与危险废物产生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易爆、易燃及排出有毒气体的危险废物必须进行预处理,使之稳定后贮存,否则,按易爆、易燃危险品贮存。危废暂存间要做到防渗、防风、防雨、防晒;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略).2-(略))修改单(公告(略)第5号)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危险废物临时存放于危废暂存间,定期移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②本项目危险废物产生及贮存场所均位于室内,地面及运输通道均已采取硬化和防腐防渗措施,因此危险废物从产生环节运输到暂存场所的过程中产生散落和泄漏均会将影响控制在室内,不会对周边环境敏感点及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危险废物的转移和运输应按《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的规定报批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填写好五联单转运手续,并必须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承运。
③本项目危险废物均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类别均在有处理资质的单位的经营范围内,且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小,不会对其处理负荷造成冲击,不会产生显著的环境影响。
④建立档案制度,详细记录入场的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供随时查阅;危险废物贮存前应进行检验,确保同预定接收的危险废物一致,并注册登记,做好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同时做好危险废物的出入库管理记录和标识,必须定期对贮存危险废物的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内清理出来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理;落实固废处置方案,签订协议,尽可能及时外运,避免长期堆存。
转移危险废物时,应当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 公安部 交通运输部 部令第(略)号)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填写、运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危险废物转移相关污染环境防治信息。
综上所述,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妥善、合理地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符合国家对固体废物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基本原则,处置率达(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固体废物种类明确,各类固体废物处置去向明确,符合相应的有关规定,切实可行,企业要对固体废物加强管理,及时回收或清运。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6、土壤
项目不排放重金属污染物和第一类水污染物。项目主要生产区均落实相关防渗、硬化工作,项目排放的废气均可厂界达标排放,不存在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的土壤环境污染途径。
根据项目设计方案,除了加油站场地内的绿化带外,均采取了硬化措施,同时对隔油池、化粪池及储油罐区采取防渗措施。项目油罐采用SF双层油罐,对储油罐内外表面、站区地面、输油管线外表面均做了防渗防腐处理,加油站一旦发生溢出与渗漏事故,油品将由于防渗层的保护作用,积聚在站区内,因此,泄露油品发生下渗影响土壤的可能不大。项目建成后将对地面进行固化,项目站内雨水经坡度高差散流排出,不会在站内淤积。固化后的地面切断了项目区地面废水直接进入土壤的途径,保证了项目区内所有地面水不直接渗入地下土壤。项目设置的隔油池、化粪池和隔油池内壁均用水泥混凝土固化,有效防止含油废水、生活污水污染土壤,对土壤不会造成影响。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略)-(略))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储油库、加油站》(HJ(略)-(略))要求相关规定执行,运营期废水监测计划见表4-(略)。
表4-(略)?运营期土壤监测计划
?
7、环境风险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略)-(略))以及有关资料,确定风险事故产生的环节,分析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提出工程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对策。
(1)风险评价目的
环境风险评价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2)风险调查
①风险物质调查
根据对项目营运过程中原辅材料、产品等进行分析,项目原辅料为柴油和汽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略)-(略))附录B,本项目涉及危险源物质为汽油和柴油。本项目风险物质调查详见表4-(略)。
表4-(略)风险物质调查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最大存储量/t |
储存状态/方式/位置 |
备注 |
1 |
汽油 |
(略) |
液态,储罐,油罐区、加油区 |
/ |
2 |
柴油 |
(略).5 |
液态,储罐,油罐区、加油区 |
/ |
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具体见下表。
表4-(略)?汽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标识 |
中文名称 |
汽油 |
英文名称 |
gasoline;petrol |
分子式 |
C5H(略)-C(略)H(略) |
CASNO |
(略)-(略)-9 |
分子量 |
(略)-(略) |
UN编号 |
(略)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
溶解性 |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 |
熔点 |
<-(略)℃ |
沸点 |
(略)~(略)℃ |
相对密度(水=1) |
0.(略)~0.(略)(本项目取0.(略)) |
蒸汽压kPa |
(略).5~(略).2((略).8℃) |
毒性与危害 |
急性毒性 |
LD(略):(略) |
侵入途径 |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健康危害 |
急性中毒:(略)
慢性中毒:(略)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略)
眼睛接触:(略)
吸入:(略)
食入:(略)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危险标记 |
7(易燃液体) |
闪点 |
-(略)~(略)℃ |
燃烧热 |
(略).8~(略)MJ/kg |
稳定性 |
稳定 |
爆炸极限 |
1.3%~7.6% |
燃烧分解产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危险特性 |
极易燃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
灭火方法 |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略) |
泄漏应急措施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略) |
?
表4-(略)?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第一部分?危险性概述 |
危险性类别 |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
燃爆危险 |
易燃 |
侵入途径 |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有害燃烧产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环境危害 |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
第二部分?理化特性 |
外观及性状 |
稍有黏性的棕色液体。 |
主要用途 |
用作柴油机的燃料等 |
闪点(℃) |
≥(略)℃ |
相对密度(水=1) |
0.(略)~0.(略)(本项目取0.(略)) |
沸点(℃) |
(略)~(略)℃ |
爆炸上限%(V/V) |
4.5 |
自然点(℃) |
(略) |
爆炸下限%(V/V) |
1.5 |
溶解性 |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易溶于脂肪。 |
第三部分?稳定性及化学活性 |
稳定性 |
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明火、高热 |
禁配物 |
强氧化剂、卤素 |
聚合危害 |
不聚合 |
分解产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第四部分?毒理学资料 |
急性毒性 |
LD(略)??????LC(略) |
急性中毒 |
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 |
慢性中毒 |
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痛。 |
刺激性 |
具有刺激作用 |
最高容许浓度 |
目前无标准 |
|
|
|
|
|
|
|
|
?
②风险单元调查
环境风险单元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风险物质的一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企业的且边缘距离小于(略)m的几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根据项目总平面布置,风险单元识别见下表4-(略)。
表4-(略)?风险单元识别表
风险单元 |
风险物质 |
环境风险 |
加油区 |
汽油、柴油 |
若阀门故障、管线破损、人工操作不当等会导致柴油、汽油泄漏;若加油过满溢出、加油机漏油、加油机防爆电器故障等原因,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
油罐区 |
汽油、柴油 |
若油罐泄漏遇雷击或静电闪火、卸油作业时加油车不熄火、送油车静电没有消散、油罐车卸油连通软管导静电性能差、雷雨天往油罐卸油或往汽车车厢加油速度过快,加油人员操作失误、密闭卸油接口处漏油、对明火源管理不严等原因,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
油气回收装置 |
油气 |
若油气回收装置发生故障,则会导致油气不达标排放。 |
(3)环境风险保护目标概况
项目周边(略)m范围内敏感目标见下表。
表4-(略)?环境风险保护目标表
环境要素 |
目标名称 |
方位/距离
(m) |
保护对象 |
保护内容 |
人口/人 |
大气环境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天等县支行) |
西面(略) |
银行 |
人群 |
(略) |
天等县*** |
西北面(略) |
机关单位 |
人群 |
(略) |
教屯 |
东南面(略) |
居民点 |
人群 |
(略) |
仕民村 |
东面(略) |
居民点 |
人群 |
(略) |
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 |
西北(略) |
学校 |
人群 |
(略) |
?
(4)风险潜势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略)-(略))的有关规定,按照生产工艺过程、运输及储存中危险物质的存量确定项目的风险源以及环境敏感目标,对项目的环境风险潜势进行初判,从而对项目进行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1)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的确定
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的分级,由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与行业及生产工艺(M)确定。
①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略)-(略))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略)-(略)),对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储量、爆炸性进行识别,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即被认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以下公式计算,若满足,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5)评价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略)-(略))评价工作等级划分,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4-(略)。
表4-(略)?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环境风险潜势 |
Ⅳ、Ⅳ+ |
Ⅲ |
Ⅱ |
Ⅰ |
评价工作等级 |
一 |
二 |
三 |
简单分析a |
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见附录A。 |
?
根据风险潜势初判,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对照表上表,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为简单分析。
(6)环境风险识别
本项目属于二级加油站,根据项目设计方案和《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略)-(略)),不设消防给水系统,油罐或加油区域发生火灾时采用干粉灭火器、沙子、灭火毯等灭火,不会产生消防废水。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本项目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原因及后果分析如下表4-(略)所示:
表4-(略)?本项目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原因及后果分析
事件类型 |
原因分析 |
可能后果 |
火灾、爆炸突发环境事件 |
1、加油过满溢出、加油机漏油、加油机防爆电气故障等原因。
2、卸油时油气外溢遇明火。
3、油罐、卸油接管等处接地不良,通气管遇雷击或静电闪火。
4、防雷装置损坏。
5、加油车不熄火,油罐车静电没有消散,油罐车卸油连通软管道静电性能差。
6、雷雨天卸油或加油速度过快,加油操作失误。
7、密闭卸油口漏油。
8、对明火火源管理不严。
9、油品泄漏遇明火或火花。 |
火灾、爆炸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及可能伴随次/衍生环境污染物污染区域空气,影响周边居民大气居住环境。 |
油品泄漏突发环境事件 |
1、油罐、管道破损或阀门故障。
2、操作人员操作不当。
3、加油机漏油。 |
1、油品泄漏挥发有害气体导致人员中毒,或者该气体可能遇明火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产生有害气体及可能伴随次/衍生环境污染物,排入大气环境,污染区域空气。
2、泄漏的油品可能造成良庆河、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
油气不达标排放突发环境事件 |
油气回收装置故障。 |
导致油气不达标排放,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事故。 |
?
(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要求详见下表:
表4-(略)?本项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要求一览表
事件类型 |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
应急要求 |
油品泄漏突发环境事件 |
1、站内柴油、汽油由双层卧式储罐储存,并置于油罐区中。安排专人负责柴油、汽油的管理,规范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油品泄漏。
2、储油罐内应设置检漏油报警装置,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柴油、汽油泄漏突发环境事件。
3、安排专人定期对储油罐及其管线、阀门进行检查,防止因破损等原因造成柴油、汽油泄漏。
4、油罐区(加油区)应急物资的配备应满足加油站设计规范要求,以便发生突发事件时使用。
5、加油区、油罐区应设置有严禁烟火、严禁打手机及油罐区重地闲人勿近等标识。
6、储备泄漏收集桶,一旦发现泄漏可及时将柴油、汽油转移。
7、储备消防沙等吸附物资。
8、油罐区四周建有防火墙,周围做好防渗,防止柴油、汽油发生泄漏时直接排向周边环境。
9、站内员工都穿好防静电工作服。
(略)、设置雨水排口阀门、隔油池排口阀门。 |
1、若储油罐卸油过程中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等导致柴油、汽油泄漏,且可控制泄漏范围在站区内时,则应立即关闭卸油阀门,及时将泄漏的柴油、汽油进行回收;若储油罐因阀门故障、管线破损等导致柴油、汽油泄漏,且可控制泄漏范围在站区内时,应立即将柴油、汽油转移至收集桶,并妥善存放。安排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排查及维修,对已泄漏的柴油、汽油进行收集回收,并将吸附了柴油、汽油的消防沙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2、若柴油、汽油因加油机漏油发生泄漏,不可控制在站区范围内,流入站外排水沟等,则应立即使用堵漏沙袋对泄漏处进行围堵,并将柴油罐、汽油罐内的油料转移至泄漏收集桶,并妥善存放,对已泄漏的油料进行回收,并向当地消防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汇报,请求增援,对于泄漏至地面及周边水体的柴油、汽油进行处理。 |
火灾、爆炸突发环境事件 |
1、加油区、油罐区应设置有严禁烟火、严禁打手机及油罐区重地闲人勿近等标识。
2、油罐区(加油区)应急物资的配备应满足加油站设计规范要求。
3、安排专人定期对储油罐及其管线、阀门进行检查,防止因破损等原因造成卸油时油品泄漏。
4、定期对加油站的设施设备检查维护,包括加油机、储油罐、防雷装置、阀门等,保障各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5、雷雨天气严禁卸油,卸油前应检查好相应设施设备,油罐车静电释放完成后方可卸油,操作人员应着防静电服并使用防爆器具。 |
1、若加油区、卸油口发生油料泄漏遇火花造成火灾事故,火势较小可控时,应立即采用干粉灭火器、沙子、灭火毯等灭火,使其得到有效控制;若火势在站内无法控制或蔓延到站外,应立即疏散站区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并向当地消防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汇报,请求增援。
2、若卸油过程中由于静电没有消散、卸油软管道静电性能差造成油罐车起火,火势较小可控时,应立即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并指挥油罐车司机迅速将着火罐车驶离危险区域,到安全地带通过灭火器等进行扑救,同时用灭火毯封住油罐口,隔离空气和火源;若火势在站内无法控制或蔓延到站外,应立即疏散站区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并向当地消防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汇报,请求增援。
3、若卸油过程中由于油罐满溢、密闭卸油口漏油等造成火灾事故,火势较小可控时,应立即停止卸油,将油罐车驶离危险区域,用灭火毯封住油罐口,通过干粉灭火器第一时间处理;若火势在站内无法控制或蔓延到站外,应立即疏散站区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并向当地消防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汇报,请求增援。
4、发生爆炸时,应立即停止一切营业,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切断总电源,同时报警,并组织力量紧急疏散站内闲杂人员、车辆,并保证后援消防力量的消防通道畅通无阻;使用站内消防器材灭火对外溢油品要及时围堵,扑灭流散火灾。 |
油气不达标排放突发环境事件 |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上岗前对员工进行岗位工作培训。
2、安排专人定期对油气回收装置进行每日检查、清理,确保系统运行正常。
3、在站房内设有显示、预警装置,能够实时监控油气回收装置的运行情况。 |
1、若加油、卸油等过程中,因油气回收装置故障导致油气直接外排,应立即停止加油、卸油等作业。
2、若因油气不达标排放,发生引起周边居民群体性事件时,应立即通知应急监测组对产生的油气进行监测,并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汇报,请求增援。若情况属实,应停止营运,对各设备、环保设施进行检修,确保各设备、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后,方可恢复运营。并将相关处理结果汇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及周边居民。 |
?
(8)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1)应急反应计划
加油站是易燃易爆场所,属于重点防火部门,对加油站的安全管理应以预防为主,从严管理,要把安全的切入点放在火灾和爆炸之上。为了及时有序地展开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后果。该加油站在正式投入运行前应尽快着手组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整个站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组织工作。应急预案采取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社会救援的原则。
当该站发生泄漏或火灾爆炸后,应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建立警戒区域,并迅速将警戒区内事故处理无关人员疏散至安全地点。火灾、爆炸、有毒物质泄漏扩散等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现场均设洗消站,对应急过程中收集泄漏物、消防废水等进行集中处理,对应急处置人员用过的器具进行洗消。应急救援结束后,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所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和影响,组建事故调查组,彻底查清事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引发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形成事故调查报告。本工程应急预案分监测和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
项目的风险事故类型主要是发生爆炸、火灾和泄漏事故,一旦事故发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必须建立应急机制,增强事故应急能力。项目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以所属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应急救援队伍为主,并按照规定配备人员、装备、物资。
①医疗卫生保障:(略)
②治安保障:(略)
③物资保障:(略)
④资金保障:(略)
⑤技术保障:(略)
具体应急预案内容见表4-(略),组织职责见表4-(略)。
表4-(略)?突发事故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编制纲要
序号 |
项目 |
内容及要求 |
1 |
总则 |
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周边区域单位、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 |
2 |
危险源概况 |
详述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危害物质的理化性 |
3 |
应急计划区 |
加油区、油罐区 |
4 |
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 |
加油站:(略)
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
地区:(略) |
5 |
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 |
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级响应程序。包括现场指挥与控制等要素;现场指挥与控制以事故发生后确保公众安全为主要目标。报警与通知是应急求助迅速启动的关键,接到报警后进行初步分析,筛选掉不正确的信息,落实事故的地点、时间、类型、范围,初步分析事故趋势。事故被确认后立即通报相应的应急指挥中心,及时向公众和各类求助人员发出事故应急警报。 |
6 |
应急救援保障 |
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略) |
7 |
报警与应急联络方式和交通 |
确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 |
8 |
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 |
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
9 |
应急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方法和器材 |
事故现场:(略) |
(略) |
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
事故现场:(略) |
(略) |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与医院救治 |
根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处置能力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即制定受伤人员进入医院前的救护和抢救措施、伤亡人员的转移路线、方法、确定救治医院,及向医院提供受伤人员的致伤信息等 |
(略) |
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 |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
(略) |
人员培训与演练 |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演练分站内内部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内外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并确定演练频次 |
(略) |
公众教育和信息 |
对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包括自救方法等)和发布有关信息 |
(略) |
记录和报告 |
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 |
(略) |
附件 |
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包括组织名单、应急反应组织图、值班联系电话、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危险化学品应急咨询服务电话、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本单位平面布置图、消防设施配置图、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住宅、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以及其他各种保障制度 |
?
表4-(略)?事故紧急应急组织职责
应急组织构成 |
职责 |
现场指挥者 |
1.指挥灾变现场的灭火器、人员、设备的抢救处置,并将灾情及时传报有关领导;
2.负责支援救灾人员工作任务的分配调度;
3.掌握控制救灾器材、设备及人力的使用及其供应支持状况;
4.督导执行灾后各项复建,处理工作及救灾器材,设备的整理复归,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及检讨防范改善对策并提报具体改进计划 |
污染源处理小组 |
1.执行泄漏点紧急切断作业;
2.协助抢救受伤人员。 |
抢救组 |
1.协助抢救受伤人员;
2.支持抢修工具、备品、器材;
3.支援救灾的紧急电源照明。 |
消防小组 |
1.使用适当的消防灭火器材、设备扑灭火灾;
2.冷却火场周围设备、物品、以隔断火势蔓延;
3.协助抢救受伤人员。 |
抢修小组 |
异常设备抢修。 |
?
(9)分析结论
根据风险调查,站区不涉及重大危险源,且站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能及时控制事故,防止事故的蔓延,把事故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减少事故带来的环境影响和财产损失。
发生事故时如能严格落实本评价及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事故产生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加强管理后,本项目发生各类事故的概率很小。通过以上风险分析,项目经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措施后,环境风险在可接受水平。
表4-(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项目名称 |
广西交通实业有限公司天等县工业园加油站 |
建设地点 |
天等县仕民新区进城大道农业发展银行对面 |
地理坐标 |
(略)°3′(略).(略)″N,(略)°8′(略).(略)″E |
主要危险物质及分布 |
汽油、柴油,分布于加油区、油罐内 |
环境影响途径及危害后果(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 |
1、火灾、爆炸后产生的未燃烧的油气、CO、CO2等直接进入大气环境,污染区域空气。
2、发生柴油、汽油泄漏事故时,泄漏的柴油、汽油可随着地表、管道,最后流入附近水体,造成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泄漏的柴油、汽油会挥发有害气体,或者该气体可能遇明火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产生有害气体及可能伴随次/衍生环境污染物,直接排入大气环境,污染区域空气。
3、因油气回收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油气不达标排放,直接进入大气环境,污染区域空气。 |
风险防范措施要求 |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上岗前对员工进行岗位工作培训。
2、加油区、油罐区应设置有严禁烟火、严禁打手机及油罐区重地闲人勿近等标识。
3、加油区配备有干粉灭火器、灭火毯、消防沙等消防物资。
4、安排专人定期对储油罐及其管线、阀门进行检查,防止因破损等原因造成卸油时油品泄漏。
5、定期对加油站的设施设备检查维护,包括加油机、储油罐、防雷装置、阀门、油气回收装置等,保障各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6、雷雨天气严禁卸油,卸油前应检查好相应设施设备,油罐车静电释放完成后方可卸油,操作人员应着防静电服并使用防爆器具。
7、设置雨水排口阀门、隔油池排口阀门,在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时,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及时关闭站内排口阀门。 |
填表说明(列出项目相关信息及评价说明):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为汽油和柴油。根据其最大存储量,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略)-(略))附录C,计算出危险物质在项目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1,故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评价工作等级为简单分析。
项目周边(略)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项目经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措施后,环境风险在可接受水平。 |
?
((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自查表
表4-(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
完成情况 |
风险调查 |
危险物质 |
名称 |
汽油 |
柴油 |
? |
? |
存在总量/t |
(略) |
(略).5 |
? |
? |
环境敏感性 |
大气 |
(略)m范围内人口数??人 |
5km范围内人口数??人 |
每公里管段周边(略)m范围内人口数(最大) |
人 |
地表水 |
地表水环境敏感性 |
F1 □ |
F2 □ |
F3□ |
环境敏感目标分级 |
S1 □ |
S2 □ |
S3□ |
地下水 |
地下水环境敏感性 |
G1 □ |
G2 □ |
G3□ |
包气带防污性能 |
D1 □ |
D2 □ |
D3 □ |
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 |
Q值 |
Q<1? |
1≤Q<(略)□ |
(略)≤Q<(略) □ |
Q≥(略) □ |
M值 |
M1 □ |
M2 □ |
M3□ |
M4 □ |
P值 |
P1 □ |
P2 □ |
P3 □ |
P4 □ |
环境敏感程度 |
大气 |
E1 □ |
E2 □ |
E3 □ |
地表水 |
E1 □ |
E2 □ |
E3 □ |
地下水 |
E1 □ |
E2 □ |
E3 □ |
环境风险潜势 |
IV+ □ |
IV □ |
III □ |
II □ |
I? |
评价等级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简单分析? |
风险识别 |
物质危险性 |
有毒有害? |
易燃易爆? |
环境风险类型 |
泄漏? |
火灾、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 |
影响
途径 |
大气? |
地表水? |
地下水? |
事故情形分析 |
源强设定方法 |
计算法□ |
经验估算法□ |
其他估算法□ |
风险预测与评价 |
大气 |
预测模型 |
SLAB □ |
AFTOX □ |
其他□ |
预测结果 |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最大影响范围??m |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最大影响范围??m |
地表水 |
最近环境影响目标?????,到达时间??????h |
地下水 |
下游厂区边界到达时间??????d |
最近环境影响目标?????,到达时间??????d |
重点风险防范措施 |
生产用房、设备房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安全评价报告要求的安全对策,组织项目管理、安全生产。制定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时,要采取紧急的工程应急措施,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环境风险可接受。 |
注:(略) |
|
|
|
|
|
|
|
|
|
|
|
|
|
|
|
|
|
|
|
?
7、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环境管理
项目建成运行后,应将环境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中,根据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和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具体如下:
1)提高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2)实行环境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3)监督实施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
4)加强对污染物治理的监督管理,并检测其执行情况。
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环保意识。
(2)环境监测
根据环保措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要求,拟建项目污染治理措施应在项目设计阶段落实,以便利于实施。在设计实施计划的同时应考虑环保设施的特点,进行统筹安排。本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配套建设,应按环境保护计划如期完成。由于主体工程建设施工期较短,本次仅对运营期提出环境监测计划。
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储油库、加油站》(HJ(略)-(略))、《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储油库、加油站》(HJ(略)-(略))及《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略)〕(略)号),本项目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详见表4-(略)。
表4-(略)?项目污染源监测计划表
监测
要素 |
监测地点 |
监测项目 |
监测频率 |
监测机构 |
监督机构 |
废气 |
厂界四周 |
非甲烷总烃 |
1次/年 |
有监测资质的监测机构 |
崇左市天等生态环境局 |
油气回收系统 |
油气泄漏监测值 |
1次/年 |
废水 |
废水总排口 |
pH值、SS、COD、BOD5、NH3-N、TN、TP、石油类 |
1次/年 |
雨水排放口 |
COD、石油类 |
1次/季度 |
噪声 |
厂界四周各设1个监测点 |
等效连续A声级 |
1次/季度 |
地下水 |
地下水监控井 |
萘、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对)二甲苯、甲基叔丁基醚、总石油烃(TPH总)、C6-C9、C(略)-C(略)、铅、二氯乙烷 |
1次/季度 |
土壤 |
站区 |
石油类、石油烃(C6~C9)、石油烃(C(略)~C(略))、甲基叔丁基醚 |
1次/年 |
?
建设单位应做好与监测相关的数据记录,按照规定进行保存,编写自行监测年度报告,并依据《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略)号)等相关法规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
(3)排污许可
本项目为加油站项目,属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略)版)》中的“四十二、零售业(略)—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略)—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加油站”,应执行排污简化管理,需向相关生态环境部门申请排污许可证。项目排污许可类型判别见表4-(略)。
表4-(略)?排污许可管理类型判别表
项目 |
行业代码 |
行业名称 |
排污许可管理等级 |
本项目办理
类型 |
广西交通实业有限公司天等县工业园加油站 |
F(略)机动车燃油零售 |
“五十、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略)、加油、加气站—城市建成区新建、扩建加油站”类 |
简化管理 |
申领排污许可 |
建设项目在运营之前,需按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储油库、加油站》(HJ(略)-(略))申请排污许可,取得排污许可证后按照许可证许可的排放限值做好达标排放,同时做好自行监测、环境管理台账和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等环境管理要求。
8、环境保护措施费用估算
工程总投资(略)万元,环保措施设施投资(略)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为7.(略)%;环保投资估算见表4-(略)。
表4-(略)?环保措施及设施投资估算表
类别 |
污染源 |
环保措施 |
环保投资/万元 |
施工期环保措施 |
废气 |
土方开挖、建筑材料搬运 |
粉尘 |
加强洒水、运输车辆限速等 |
1.5 |
废水 |
施工废水 |
SS、石油类 |
临时沉淀池 |
2.0 |
生活污水 |
COD、NH3-N等 |
化粪池 |
2.0 |
噪声 |
设备安装、运输等噪声 |
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震、高噪声设备错峰开机等 |
2.0 |
固废 |
生活垃圾 |
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 |
0.5 |
废弃建筑材料和弃土 |
能回收的应尽量回收,不能回收的经收集后运至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理 |
5.0 |
小计 |
(略).0 |
运营期环保措施 |
废气 |
储罐及卸油、加油设备 |
非甲烷总烃 |
二级油气回收系统 |
(略).0 |
废水 |
生活污水 |
三级化粪池1个 |
3.0 |
场地冲洗废水、洗车废水 |
隔油池1个 |
8.0 |
初期雨水 |
初期雨水池1个 |
8.0 |
固废 |
生活垃圾 |
垃圾箱若干 |
1.0 |
危险废物 |
危废暂存间及各类危废暂存容器、防渗、外委处置 |
5.0 |
噪声 |
设备运转、运输等噪声 |
采用隔声、基础减震等措施 |
3.0 |
风险 |
编制应急预案 |
5.0 |
地面防渗 |
(略).0 |
泄漏报警系统、应急物资 |
3.0 |
小计 |
(略).0 |
合计 |
(略).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