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磁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设置均压环、均压罩,控制电场数值在一定范围;减少平行跨导线相序排列的同相布置,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尽量不在电气设备上设置软导线,减小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便于设备检修维护;合理布设升压站内电磁设备,控制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在限值之内。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主要为光伏发电区华式箱变和升压站逆变器、箱式变压器等设备运转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设置升压站厂界围墙和绿化带,以减小项目运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管道收集后进入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区周边农用地及光伏场区牧草施肥。光伏板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含量较低),用于场内植物浇灌。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外运至指定收集点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项目运行产生的废电池板集中收集至废电池板储存间暂存后,交由厂家回收处置;更换的废旧蓄电池、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具有该类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5.地下水及土壤保护措施 针对项目升压站区域及光伏场区箱变区域进行分区防渗。在事故油池、主变油坑以及箱变事故油池池底及四周、危废暂存间做重点防渗,地面采用抗渗混凝土+2mm厚度HDPE防渗层,防渗性能要求满足渗透系数不小于1.0×(略)-(略)cm/s;项目升压站内化粪池、一般固废暂存间采用防渗混凝土进行一般防渗;站区内除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外的其他区域做简单防渗区。 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完工后,及时对临时占地区域进行植被恢复;营运期采取林光互补措施,种植披碱草等草本植物并进行定期维护;开展生态监测,定期评估项目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并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加强升压站绿化,降低项目的实施带来的生物量的损失。 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设置充氮灭火装置、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消防砂箱及消防铲等设施,升压站内主变压器场设置消防车通道,在贮油坑的四周设挡油坎,做好贮油坑和事故油防渗处理(2mm厚度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防止事故漏油、废油下渗风险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