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对策措施: (1)废气 ①施工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降低扬尘产生;②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③采用环保型涂料产品;④加强施工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⑤施工作业场所加强通风,保证空气流通;⑥施工作业人员佩戴口罩;⑦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抑止。 (2)废水 ①施工废水:(略)3,渗透系数≤(略)-7cm/s,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或用于场地和道路洒水抑尘,不外排。 (3)固废 ①废弃包装材料全部外售给废品收购站。②建筑垃圾进行统一收集,部分回收利用,其他委托有相应运输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置,严禁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置,严禁随意堆放和倾倒。③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送至园区垃圾收集点,并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4)噪声 ①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夜间禁止施工。②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③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 (5)生态 项目在现有厂区内建设,对周边生态不利影响甚微。 运营期对策措施: (1)大气 ①本项目各暂存库均设置通风穿或换气扇,废油含VOCs危险废物使用桶装堆存,废钒触媒、废净化渣等渣类危险废物使用袋装堆存;②加强管理,确保各废气收集、处理装置有效运行,并定期检查,如有故障立即采取措施。 (2)废水 库区地面采用干扫方式,除净化渣、阳极泥等含水率高的废渣会产生渗滤液外,不产生其他生产废水。产生的渗滤液经收集井收集后用进入厂区废水管网后进入生产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略)-(略))后,回用于厂区各生产环节,不外排。项目员工从现有人员中调配,不新增定员,即不增加生活污水。工程生活污水经哨上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外排至沘江。 (3)固废 一选厂1-1#、1-2#库、三选厂3-1#库、3-2#库、四选厂4-1#~4-3#库、4-4#库、二冶炼厂2-2#、2-4#、2-5#库、尾综厂5-1#库、5-2#库、老选厂综合危废暂存库产生的废棉纱手套、废抹布、废拖把头,收集后均收集至综合危废暂存库内暂存;二冶炼厂2-3#库、2-8#库、2-9#、2-(略)#库及2-(略)#库扫地车清扫地面产生的灰渣,收集后暂存至相应暂存库,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4)噪声 ①定期做好叉车设备及运输车辆的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避免因设备不正常运转产生高噪声现象;②对于云南金鼎锌业公司转运危险废物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要求企业严格规范,合理安排搬运时间,运输过程中做好固定,避免随意掉落在地面产生较大的噪声。 (5)地下水、土壤:(略) ①源头控制 主要包括在运营工艺、危险废物贮存区、导流沟、收集池等单元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本项目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设专人定时对贮存区等重点防渗区进行巡检,要求巡检人员对发现的跑冒滴漏现象要及时上报,对出现的问题要求及时妥善处置,同时也要加强对阀门等采购的质量管理,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 ②末端防治 末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污染区地面的防渗措施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即在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处理,从而避免对地下水、土壤的污染。由于本项目为各厂区危险废物暂存库建设项目,整个暂存库均为重点防渗区,包括危险废物暂存间、装、卸货区、贮存区内收集沟、收集池等,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略)-(略))《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的防渗要求进行:(略)-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略)-(略)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③污染监控 项目应设置环境保护专职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建立地下水、土壤环境监控体系,包括科学合理地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和土壤跟踪监测点、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此外,本次对各厂区的暂存库下游布设1个跟踪监测井和项目区下风向布设1个土壤跟踪监测点,通过定期监测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地下水、土壤污染。 (6)生态 项目在现有厂区内建设,不新增占地,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饮用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对周边生态不利影响甚微。 (7)环境风险 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略) 2、应急要求:(略)2灭火器、砂土和水等进行灭火。②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③通知环保、安全等相关部门人员,启动应急救护程序。④组织救援小组,封锁现场,疏散人员。⑤灭火工作结束后,对现场进行恢复清理,对环境可能受到污染范围内的空气、水样、土壤进行取样监测,判定污染影响程度和采取必要的处理。⑥调查和鉴定事故原因,提出事故评估报告,补充和修改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方案。3)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