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环境影响
(1)施工期间主要环境影响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施工产生施工噪声、扬尘、固体废物以及生态环境影响。
(2)运营期间主要环境影响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时附近产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以及噪声。
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电磁环境污染防治。输电线路临近居民住宅时,采取抬高线高措施,确保输电线路沿途环境敏感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控制在《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略)-(略))限值中4kV/m和(略)μT的要求。在通过耕地等场所时,确保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略)kV/m,并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2)强化噪声污染防治。采取合理布置线路、线高等有效减噪防治措施,确保项目沿线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略)-(略))相应声功能区标准要求。
(3)严格环境风险防范。认真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制度,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防止电磁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4)严格落实公益林区域生态保护措施。施工前开展人员专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严格落实施工期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施工过程对土地的占用和植被的破坏,对于无法避让公益林的区域,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好占补平衡。
(5)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有效防尘、降噪措施,不得扰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垃圾分类集中堆放,及时清运;产生的废水应收集处理,不得排入沿线地表水体;在建设临时道路、牵张场地等时,应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治理。
(6)加强公众沟通和科普宣传,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合理环境诉求,及时公开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7)项目建设应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该项目竣工后,须按规定程序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经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