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气 本次技改项目氨气、氯化氢、挥发性有机物均得到减排,减排废气治理设施均依托现有工程,新增污染物为颗粒物。 (1)氨水储罐呼吸废气由密闭管道收集后经1套2级水喷淋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有组织氨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略)-(略))表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2)氯化铵闪蒸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氯化氢废气经旋风除尘+布袋除尘+两级水喷淋装置处理后由排气筒排放;萃取过程产生的氯化氢及非甲烷总烃通过一套三级湿式氧塔+碳基催化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颗粒物、氯化氢有组织排放满足《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修改单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级标准。 (3)原料氧化镁粉料拆包、运输、搅拌过程产生的粉尘分别通过侧吸式集气罩收集后经1套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浓度满足《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修改单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氢氧化钙料仓粉尘经仓顶除尘器处理后无组织排放;氯化铵闪蒸过程未收集的颗粒物、氯化氢及萃取车间未收集的氯化氢及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厂界颗粒物、氯化氢无组织排放满足《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表6企业边界污染物排放限值;厂界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表2无组织排放限值,厂区内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略)-(略))表A.1 特别排放限值。 2、废水 技改项目采用循环自制的碳酸氢镁溶液替代氨水用于萃取转型、分离稀土的皂化剂,工艺过程不再产生硫酸铵废水。 稀土萃取转型与分离过程新增的硫酸镁废水先经静置除油、气浮除油、凉水塔降温预处理后除去废水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相,一部分水进入中和车间采用氢氧化钙中和后回用于水浸系统,一部分进入中和碱转工序,通过添加氢氧化钙及二氧化碳生产碳酸氢镁溶液,经过滤后回用于皂化系统,无外排生产废水。技改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无新增生活污水。 3、噪声 本项目采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基础减振、厂房隔声等措施降噪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略)-(略))3类标准限值。 4、固废 现有工程设置的危废暂存库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技改项目危险废物废润滑油产生量增加,暂存于危废暂存库,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现有工程设置的一般固废暂存间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新增除尘灰收集后回用于生产工艺作为原料,新增氧化镁废吨包装袋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间,定期外售综合利用;中和碱转车间钙镁渣产生量增加,不暂存,拉运至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工业固废堆场;过滤车间新增的硫酸钙副产物,一部分暂存于过滤车间东侧硫酸钙暂存区,有稳定合理的市场需求作为副产品外售,一部分作为固废拉运至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工业固废堆场。 由于现有工程硫酸铵废水处理车间取消建设,原硫酸铵杂盐不再产生,氯化铵杂盐、水处理滤渣及废渗透膜均减少。 5、环境风险及防范措施 技改项目将皂化工艺皂化剂由氨水改为碳酸氢镁,氨水储罐总容积由(略)m3减少至(略)m3,氨水贮存量减少,且原料及工艺过程新增镁化合物不属于风险物质,技改项目实施后环境风险大大降低。 现有工程已针对全厂各风险单元制定了健全完善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新建硫酸镁废水处理系统设置1个备用池以收集事故废水,同时建立政府、园区、企业环境风险三级联防联控响应机制。在落实各项环保措施、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情况下,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控。 6.公众参与:(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