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
根据《报告表》,本项目租用贵州凯惠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闲置厂房,经简单装修后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即可投产,施工时间较短。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运输车辆扬尘、尾气和装修过程中的颗粒物,通过采取禁止散装类建筑材料进场,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存放时加盖防尘网,运输时车辆加盖,装载不得过满,洒水抑尘等措施,确保施工期无组织排放粉尘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无组织排放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不提供食宿,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租赁厂房已建公厕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三级标准标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鼠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期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围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减少人为噪声等措施,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期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略)-(略))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依托厂区内生活垃圾桶收集,由环卫部门每天清运,建筑垃圾堆放在指定位置,运至政府指定位置处置。
(二)运营期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分拣、切割粉尘
本项目原料分拣以及大块原料切割工序位于封闭厂房内,产生的粉尘,通过加强厂房通风,经过自然沉降等措施,确保产生的无组织粉尘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表2中无组织排放限值。
(2)磨粉、筛分废气
本项目经分拣、切割工序产生的切块,进一步由磨粉机工序磨粉,磨粉过程中控制相应的温度,避免产生裂解,磨粉工序产生的废气,通过在磨粉机上方设置集气罩收集,经管道全部引至布袋除尘器进行处理后,确保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附表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后,通过一根(略)m高排气筒(DA(略))排放。逃逸粉尘经加强厂区通风,确保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3)成品打包废气
本项目产品主要5~(略)mm塑胶再生颗粒,成品采用颗粒包装机与振动筛出料口及包装袋连接,打包过程处于封闭状态,包装工序产生的少量外溢粉尘处于厂房内部,通过加强打包机与包装袋的密封度,降低打包物料装卸高度,自然沉降后,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磨粉机冷却水用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员工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贵州凯惠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已建化粪池收集处理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略)-(略))三级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鼠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运营期无废水外排。
3.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报告表》,本项目采取分区防渗措施,重点防渗区必须基础防渗,防止油污等渗漏污染地下水、土壤。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暂存区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相关要求做好防渗。加强对废机油等危险废物的管理,危废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相关要求收集后,妥善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不外排。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的噪声源主要为切片机、磨粉机、打包机、振动筛、废气治理风机、冷却塔等设备运营产生的噪声,项目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较高噪声设备安装减振垫,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合理布置设备,增大噪声衰减距离。加强进出车辆管理,车辆进出厂区减速行驶、减少鸣笛。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略)-(略))3类标准。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生产车间的清扫粉尘、废弃包装材料、含油机修固废以及员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作为产品外售。原料杂质以及生产车间的清扫粉尘经收集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间后,定期与生活垃圾一同外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废包装材料经收集后定期由一般固废单位收集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间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略)-(略))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建设以及管理。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废气处理设施产生的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略)m2),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危废暂存间的建设、危险废物的收集、管理、转运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略)-(略))《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执行,并严格贮存设施运行期间,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保存。
6.环境风险
本项目环境风险源项主要为废机油、危废暂存间等事故状态下引发的环境问题。应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减小环境事件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