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长汀县伯公前水库工程 | 长汀县河田镇刘源河支流相见岭溪下游伯公前村北部,坝址布置在相见岭溪和罗坑背溪汇合口上游约0.(略)km处 | 长汀县水利投资有限公司 |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坝址上游集雨面积7.(略)km2,水库总库容(略)万m3,调节库容(略)万m3,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工程任务为供水和灌溉。伯公前水库建成后多年平均向供水区供水(略)万m3,供水规模1.5万t/d,使供水区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达到(略)%;替换红畲水库,红畲水库恢复农业灌溉功能,归还农业灌溉用水。将坝址以下至坝址至刘源小学河段地势较高的耕地纳入伯公前水库灌溉范围,总灌溉面积约为(略)亩,提高灌溉供水保障能力。 | (一)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蓄水前按有关规定进行库底清理。工程蓄水后,尽快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做好库周、库尾、污染源治理和管理。(二)严格落实陆生生态保护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严禁随意破坏植被和捕杀野生动物。强化施工生态保护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控制工程占地和施工活动范围,采用绿色施工方法和工艺,尽量减少地表开挖和扰动,减少对植被的占用和对动物生境的破坏。施工弃土尽量综合利用。施工前对表层土壤进行剥离,单独堆存并回用,施工中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迹地实施生态修复,有条件或有必要的应同步开展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坚持因地制宜,使用原生表土和乡土植物,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建与周边自然生态相协调的植物群落,初期可采用人工管护等措施,最终形成可自然维持的生态系统。(三)严格落实水生生态保护措施。采取栖息地保护、鱼类增殖放流等措施,减轻对水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优化施工方案,减小施工作业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开展长期生态监测与评估,适时调整、优化鱼类保护措施,维持河段内鱼类物种多样性以及主要经济、土著鱼类的种群数量。(四)严格落实生态流量下泄措施。一是建立严格的生态下泄流量管理制度,最小生态下泄流量为0.(略)m3/s ,安装计量设施并与主管部门联网;二是工程实施蓄水后,应与下游取水点随时保持沟通与联系,共同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避免发生用水纠纷等事件。(五)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工程建设运行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针对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污(废)水、扬尘、噪声、固体废物等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特别是做好施工期间对河田镇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危险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加强对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暂存场所的环境管理。(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建立内部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明确机构、人员、职责和制度,制定和落实各项监测计划,加强生态环境管理,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建立畅通的公众参与平台,依法公开企业环境信息,妥善解决公众担忧的环境问题,满足公众的合理环境诉求。 | 已公示,公示期未接到群众投诉及举报电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