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队伍生活租用当地民房,生活污水依托民房已建处理设施处理后作为农肥,不外排;施工机械、车辆冲洗废水、基坑排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二)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项目分段施工,根据河流走向设置导流围堰,减少对周边水体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范围,涉水施工避开鱼类的主要繁殖期,减轻对水生动物的扰动,施工后尽快恢复原本生境;设置保护宣传标牌、标识,增强施工人员鱼类保护意识,严禁以任何形式捕捞和破坏渔业资源;施工期间对施工水域进行水质及水生生态监测,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以减小对水生生物和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管,防止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直接进入水域。运行期,科学实施鱼类增殖放流措施 (三)陆生生态保护措施 划定施工红线范围,严禁超范围施工和堆放物品,不得随意扩大和改变施工面积与位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环境保护意识,严禁猎捕野生动物、伤害鸟类和破坏珍稀野生植物,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伐树、砍柴、挖药、采菌,禁止任意取土、弃土改变自然地形,保持风景名胜区自然风貌完整性;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置弃渣场和采石挖沙;暴雨季节和动物繁殖季节停止施工,对裸露的堆土表面进行全面遮盖,防止造成水土流失;优化施工组织和工艺设计,避免对游客游览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施工废弃物及时清运;施工结束后尽快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建立影响监测体系,以利于改进和优化保护措施。 (四)大气环境和声环境保护措施 湿法作业、洒水降尘,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管理,车辆不带泥上路,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对裸置场地和临时堆放建筑物料进行遮盖;合理规划施工工序,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避免大风天气进行挖掘、回填等大土方量作业。合理布局生产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消声、减振,定期维护保养设备等措施减少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剥离的表土及时用于生态缓冲带修复覆土,土石方全部回填;岸边植被清除物,较大的树根移植至项目周边,项目表层杂物、杂草、白色垃圾运至指定垃圾场;施工废料如钢筋、钢板、木材等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不能回收的,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及时清运到市政指定弃渣场;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处置;隔油沉淀池废油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六)主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防火政策、环保知识宣传,提高施工人员防火和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严禁施工作业单位擅自扩大施工作业安全区,制定严格的施工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加强溢油事故应急措施,防止油污直接进入水体。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