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略) 2、土方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空气污染,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行驶;运输砂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工程车辆,必须按规定统一篷布覆盖,不得超量运输,严禁途中撒漏;施工运输车辆、商品砼车辆、电动挖掘机械等驶出工地前必须进行泥土清除等防尘处理,严禁将泥浆、尘土带出工地;施工现场出入口道路必须硬化并配备车辆冲洗设施及配套排水、泥浆沉淀设施,对驶出施工现场的机动车辆冲洗干净,方可上路;在干燥易产生扬尘的天气对场内道路进行喷淋洒水;施工场地内临时堆放的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当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挡,经常洒水保持堆场内地面湿润,进一步抑制物料扬尘污染;渣土等建筑垃圾及土方、砂石等材料应分类堆放,严密覆盖,需要运输、处理的,按市容部门规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清运至指定的场所处理;在大风天气或空气干燥易产生扬尘天气,采用洒水等措施保持一定湿度,提高土方表面含水率,也能有抑尘的效果,减少扬尘污染;施工现场土方开挖后尽快完成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场地,应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遇到5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网。在重污染天气停止土方开挖;施工现场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垃圾等易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沥青运输需采用密闭式罐车运输,避免沥青烟气对道路运输沿线的敏感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阵雨来临,立即停止摊铺,压路机对已摊铺的路面及时碾压,以避免雨水进入沥青层,所有运输车辆采用一层棉袄二层油布覆盖,下雨时路边等待不受雨淋,对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油耗和排放标准,严格实施重型柴油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不满足标准限值要求的新车型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加强重型车辆道路行驶管理,优化重型车辆绕城行驶,通过新建道路、分时规划路线等方式,完善制定重型载货车辆绕城方案,明确国三标准及以下柴油车辆禁限行区域、路段以及绕行具体路线,严控重型柴油车辆进城。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调整到最佳状态运行,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尾气排放。 3、要求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加强对各种机械、车辆的维修养护,包括安装有效的消声器,并在施工点四周设置临时隔声围护。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和午休时间禁止作业,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略)-(略))中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限值的要求。项目施工噪声具有暂时性,随着施工期结束,项目施工噪声将全部消失。 4、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妥善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土方、钻渣运至中能绿湾(浙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消纳;废油委托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 5、按环评要求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6、桥梁两侧的防撞护栏应进行加强、加高设计,选用高等级的防撞护栏,以防车辆翻入水体中。 运营期: 1、运营期需加强对路面和桥面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持路面和桥面清洁,及时清理路面和桥面上累积的尘土、碎屑、油污等,减少随初期雨水冲刷而进入到路面和桥面径流污水中的SS和石油类等污染物量。优化完善桥面路基排水系统设计,路面、桥面径流收集后就近排入雨水系统。 2、为减少道路建成后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需在道路两侧多种植乔木、灌木,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等;绿化养护单位应当落实保洁责任制,定期清洗城市道路绿化带,保持城市道路绿化带清洁,加强道路的清扫,保持道路的整洁;加强运载散体材料的车辆管理工作,明确要求其采取加盖篷布等封闭运输措施。 3、在醒目位置设警示标志,提醒司机注意安全,同时在道路沿线设立宣传栏,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旦事故发生,应及时迅速报警,及时通知有关路政、消防、生态环境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4、划定微保护区,对重要生境进行生态监测和评估;非必要条件下,可限制夜间强光照射,减少对动物的影响;定期巡查清除,预防外来物种入侵;定期监测pH、溶解氧、氨氮、重金属等关键指标,发现污染及时治理;(5)制定湿地污染/火灾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建立野生动物救助站,及时处理受伤动物;制定生态修复措施,保护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