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 (一)应全过程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先进设备,加强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二)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分质处理”的原则,规划设计、改造厂区给排水系统,严禁初期雨水混入雨水管网。本项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厌氧发酵→气浮1→A/O生化→气浮2→消毒→氧化塘)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略)-(略))旱地作物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不外排。应配套建设储存、输送、浇灌等设备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建立畜禽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台账,加强日常监测,严防还田环境风险。 (三)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类废气处理措施,确保各类废气稳定达标排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物料储运、生产过程中废气无组织排放。黑膜沼气池产生的沼气通过脱水、脱硫净化处理后,作为职工生活燃料,剩余部分进行火炬燃烧。氨、硫化氢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中相应标准;食堂油烟废气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略)-(略))小型标准限值;臭气浓度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略)-(略))表7标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无组织排放浓度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略)/(略)-(略))。 (四)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噪声源设备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等降噪措施并合理布局,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略)-(略))2类标准。 (五)持续切实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分区防渗要求,对厌氧发酵池、氧化塘、污水处理站、一般固废暂存各池体设施、排污沟、漏缝板贮池、危废库、医废库、化学品库、病死猪冷库、场区污水管网及农田灌溉输送管线等区域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对养殖等区域采取一般防渗措施,制定并落实土壤、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和应急响应措施。 (六)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和相关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落实本项目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实现固体废物全部综合利用或安全规范处置。病死猪委托具有畜禽无害化处理资质的专业企业处置。 公众参与情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