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落实施工期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消除施工期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扬尘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脂肪酸生产线油脂水解真空尾气和蒸馏不凝气直接进入RTO焚烧系统、脂肪伯胺生产线制腈单元产生的进料废气、催化剂配置废气、粗脂肪腈暂存废气、腈蒸馏单元产生的真空尾气和脂肪酰胺生产线脱气废气、胺化反应泄压废气、脱氨过滤废气、中和反应废气分别在各自装置内进行两级水洗后,汇入RTO装置区再进行两级水洗后进入RTO焚烧系统,焚烧烟气采用“SCR+水洗”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脂肪酸生产线甜水净化、甘油预浓缩及精制单元和加氢单元工艺废气采用“一级碱洗”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脂肪伯胺生产线制胺单元和胺蒸馏单元工艺废气采用“两级水洗”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腈蒸馏单元过滤废气与2#装置中间罐组废气一并进入一级碱洗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脂肪酰胺生产线中真空系统尾气与双酰胺生产线复配装置的工艺废气一并进入一级水洗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双酰胺生产线双酰胺合成单元工艺废气采用“两级水洗”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双酰胺生产线复配单元工艺废气、生产单元冷凝不凝气、复合肥防结剂生产单元冷凝不凝气采用“一级水洗”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造粒装置1#~3#造粒塔废气分别采用“布袋除尘”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钢带造粒/切片废气采用“一级水洗”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灌装装置灌装废气采用“一级水洗”工艺处理达标后排气筒排放。1~2#原料罐区和装卸及化料区产生的储罐呼吸及装卸废气采用“一级碱洗”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1#~3#装置中间罐组产生的储罐呼吸废气分别采用“一级碱洗”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1t/h蒸汽发发生器、(略)t/h、(略)t/h蒸汽锅炉和导热油炉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后产生的燃烧废气通过排气筒达标排放。危废贮存库产生的危废贮存臭气采用“一级碱洗”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废气采用“生物除臭”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筒排放。 为控制和减小无组织排放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脂肪伯胺装置、3#装置中间罐组、污水处理站边界外设置(略)米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得新建学校、医院及居民住宅区等环境敏感建筑物。 (三)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质处理的原则,完善厂区废水收集与处理系统。脂肪酸工艺废水经车间废水收集池收集后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经“隔油+高效气浮”预处理;含氨废水经车间废水收集罐收集后排入氨水预处理及氨回收单元经“皂化+沉降分层+2级精馏”预处理使氨氮浓度≤(略)mg/L后与其他废水(脂肪伯胺和脂肪酰胺装置真空系统排水、装置喷淋塔废水、装置地坪冲洗水、化验室废水、集中化料区废水、办公生活废水、初期雨水等)一并经“综合水解+ABR厌氧+2级AO+絮凝沉淀”处理达标后进入园区西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回用水系统浓水排放浓度满足《四川省化工园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略)/(略)-(略))表1间接排放标准,直接排至污水处理站出水池与处理后的生产废水汇合进入园区西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 (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措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各类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和综合利用的规范化环境管控。项目产生的原料油脂过滤滤渣、甜水压滤滤渣、甘油蒸馏塔底残渣、脱色废活性炭、加氢废催化剂、脂肪伯胺/酰胺/双酰胺生产废滤袋、清罐废液和污泥、沾染危化品的废包装、废润滑油、废 SCR催化剂、废导热油炉等暂存危废贮存库,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脂肪酸生产线的废滤布、造粒装置废除尘袋、空压制氮站过滤器废料及PSA解析装置废吸附剂、回用水站的废滤料和废反渗透膜、污水站污泥等由厂家回收或一般固废填埋场填埋处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五)严格落实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各项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按照相关规范做好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的分区防渗措施,对生产装置区、污水处理站、事故池、初期雨水池、集中化料区、罐区、化学品库、润滑油库、装卸站、综合库房和危废贮存库等区域严格进行重点防渗,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渗措施,防止各类污染隐患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加强防渗设施的日常维护和隐蔽工程泄漏检测,确保防渗设施牢固安全。 (六)严格落实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措施。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合理布局,控制运输车辆车速,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基础减振、隔声等降噪措施,加强日常维护,控制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七)严格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可靠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置设施,加强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及维护管理,保证运行效率和处理效果的可靠性,防止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确保环境安全。设置事故应急池,确保事故状态下废水得到有效收集,防止事故废水外排。 (八)项目建成运行后,应严格按照《报告书》中的环境监测计划以及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完善项目污染物排放和周边环境质量自行监测方案,开展相关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按规定做好项目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运行基本情况,公示污染物排放数据,接受公众监督。 (九)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机制和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日常运行及维护管理,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应配备足够的备用件,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稳定运行,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避免因管理不善、违章操作等人为因素造成污染事故和纠纷。 (十)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的通知》(川环规〔(略)〕5 号)相关要求,未达到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建设用地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