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机架系统:(略) |
1.1 | 智能机架,能覆盖全身之功能 |
1.2 | C型臂旋转速度(非旋转采集)LAO/RAO:(略) |
1.3 | C型臂环内滑动速度(非旋转采集)CRAN/CAU:(略) |
1.4 | CRA:(略) |
1.5 | CAU:(略) |
1.6 | RAO:(略) |
1.7 | LAO:(略) |
1.8 | 旋转采集角度≥(略)° |
▲1.9 | 球管焦点到等中心的距离(SOD)≥(略).5cm |
2、 | 导管床 |
2.1 | 纵向运动范围:(略) |
2.2 | 导管床横向运动:(略) |
2.3 | 床面升降范围:(略) |
2.4 | 床面最低高度:(略) |
2.5 | 床最大承重:(略) |
2.6 | 任意位置承重:(略) |
2.7 | 床身纵向运动伸出最远端时,无需回床即能在床面任意位置进行CPR,保障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
2.8 | 床长度:(略) |
2.9 | 床宽度:(略) |
▲2.(略) | 床面旋转角度:(略) |
2.(略) | 导管床床垫、轨道夹、输液架、病人绑带以及线缆拖 |
3、 | 检查室内控制系统 |
3.1 | 提供床旁一套液晶触摸控制屏,尺寸(略)cm?(略)cm |
3.2 | 床旁液晶触摸控制屏上可浏览、分析、测量三维图像 |
3.3 | 床旁液晶触摸控制屏上可显示神经二维图像 |
3.4 | 床旁液晶触摸控制屏上可做到三维与二维同屏显示 |
3.5 | 床旁液晶触摸控制屏可置于导管床三边,满足不同临床操作需求 |
4、 | 遥控器功能 |
4.1 | 序列选择和图像选择 |
4.2 | 检查循环播放和序列循环播放 |
4.3 | 浏览速度 |
4.4 | 序列纵览和检查纵览 |
4.5 | 激光灯指示 |
4.6 | 检查和序列的标记,用于存储 |
4.7 | 选择参考图像并调用 |
4.8 | 参考屏图像浏览和采集序列处理 |
4.9 | 减影和蒙片选择 |
5、 | 控制室主机并行处理工作站(非三维后处理工作站) |
6、 | 高压发生器 |
6.1 | 高频逆变发生器,功率:(略) |
6.2 | 最大管电流:(略) |
6.3 | 逆变频率:(略) |
6.4 | 最小管电压:(略) |
6.5 | 最大管电压:(略) |
6.6 | 最短曝光时间:(略) |
6.7 | 自动SID跟踪 |
6.8 | 全自动曝光控制,无需测试曝光 |
7、 | X线球管 |
★7.1 | 球管阳极热容量≥3.5 MHU |
▲7.2 | 球管管套热容量:(略) |
7.3 | 最大阳极冷却速率:(略) |
▲7.4 | 球管阳极散热率≥(略)w |
7.5 | (略)分钟透视功率:(略) |
7.6 | 球管焦点为二个或三个 |
7.7 | 焦点:(略) |
7.8 | 大焦点:(略) |
7.9 | 最小焦点功率:(略) |
7.(略) | 最大焦点功率:(略) |
▲7.(略) | 球管阳极靶边直径≥(略)mm |
8、 | 平板探测器 |
▲8.1 | 探测器类型:(略) |
▲8.2 | 最大有效成像视野对角线≥(略)cm |
▲8.3 | ≥7种物理成像视野,以适应不同部位介入需要 |
8.4 | 最大图像矩阵灰阶输出:(略) |
8.5 | 平板探测器分辨率:(略) |
8.6 | 像素尺寸:(略) |
8.7 | 0 lp/mm 时DQE:(略) |
9、 | 图像显示系统 |
9.1 | 控制室:(略) |
9.2 | 检查室:(略) |
9.3 | ≥4架位宽屏显示系统吊架 |
(略)、 | 图像系统 |
(略).1 | 外周采集、处理、存储(略)矩阵,即提供2K影像链配置 |
(略).2 | 采集帧率:(略) |
(略).3 | 最大采集帧率:(略) |
(略).4 | 心脏采集、处理、存储(略)矩阵:(略) |
(略).5 | 实时减影 |
(略).6 | 最大脉冲透视速度:(略) |
(略).7 | 最小脉冲透视速度:(略) |
(略)、 | 测量分析(主机系统) |
(略).1 | 左心室分析软件,可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博量测定 |
(略).2 | 三种方法以上室壁运动曲线测量 |
(略).3 | 冠脉分析软件,所选血管段直径、狭窄信息、截面积、狭窄百分比、压力级值等测量 |
(略).4 | 以上定量分析软件均能够在主机上而非工作站上实现,并能够实现机房内的床边测量 |
(略)、 | 旋转采集 |
(略).1 | L臂正位旋转采集C臂旋转速度:(略) |
(略).2 | L臂侧位旋转采集C臂旋转速度:(略) |
(略).3 | (略)采集,最快采集速度:(略) |
(略).4 | 可实时减影 |
(略)、 | 智能路径图功能 |
(略)、 | 组合蒙片功能 |
(略)、 | 射线剂量防护技术: |
(略)、 | 介入微剂量方案 |
(略)、 | 网络与接口 |
(略).1 | 具有DICOM 接口 |
(略).2 | 激光相机接口 |
(略).3 | 高压注射器接口 |
(略)、 | 附件 |
(略).1 | 具有双向对讲系统 |
(略).2 | 具有图像处理操作面板 |
(略).3 | 具有红外遥控器至少2个 |
(略).4 | 红外遥控器具有激光灯指示功能 |
(略).5 | 具有悬吊式射线防护屏 |
(略).6 | 具有床旁射线防护帘 |
(略).7 | 具有悬吊式手术灯 |
(略).8 | 具有中文操作手册 |
(略)、 | 血管三维重建 |
(略).1 | 有独立的原装三维重建工作站硬件和软件 |
(略).2 | 机架旋转速度(略)度/秒,覆盖范围≥(略)度 |
(略).3 | 机架可在头位及侧位进行三维采集 |
(略).4 | 具有体积/表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钙化斑成像、透明血管成像功能 |
(略).5 | 具有导管头模拟塑形功能 |
(略).6 | 具有局部放大重建 |
(略).7 | 具有专用脊柱三维采集程序及脊柱重建功能 |
(略).8 | 具有钙化斑块重建 |
(略).9 | 具有距离测量、体积测量功能 |
(略).(略) | 具有三维自动血管分析功能 |
(略).(略) | 具有三维与二维血管同步标测功能 |
(略).(略) | 具有血管拉直功能 |
(略).(略) | 具有神经血管内支架拉直功能 |
(略).(略) | 仅造影序列便可重建出三维图像;无需蒙片序列;减少曝光,加快手术进程 |
(略).(略) | 床旁触摸屏可即刻显示三维影像,并可直接放大、缩小、旋转、标记、测量、分割三维图像 |
(略).(略) | 提供多容积三维同步追踪功能,锁定病灶部位,多屏联动同步显示血管外部、腔内以及断层的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及供血血管 |
(略).(略) | 当C臂的投照角度,二维透视影像与三维血管图像仍能实时、自动匹配融合,无延迟时间,方便手术操作 |
(略).(略) | 三维血管图像可随机架角度的变化而相应改变图像观察角度 |
(略).(略) | 可直接在床旁触摸屏上进行机架位置存储以及测量功能 |
(略).(略) | 当选定最佳三维图像观察角度,机架可自动跟踪定位到此投照角度 |
(略).(略) | 当机架投照角度转动时,三维图像跟随机架实时转动,保持相同观察角度,无间隔时间,并支持无射线环境下 |
(略)、 | 类CT双期软组织成像 |
(略).1 | 功能模块原装,能提供类似CT的软组织图像,能够进行机架正位和侧位的类CT采集,以满足头部、胸部、腹部、盆腔、脊柱、四肢部分的采集和重建 |
(略).2 | 成像采取双期自动往复扫描和双图像并行显示,使医生可以同时观察两个不同时相的三维数据,如肝脏肿瘤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和实质期。采用并行显示功能,可以分割多发肿瘤病灶 |
(略).3 | 能在床旁实现任意角度断面的观察,并可调节层厚,窗宽,窗位等CT参数 |
(略).4 | 单次旋转采集图像:(略) |
(略).5 | 最快采集速率:(略) |
(略).6 | 最快采集时间:(略) |
(略).7 | 类CT图像采集,重建到显示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 |
(略).8 | 三维重建和类CT重建硬件一体化设计,方便实现二者融合匹配显示 |
(略).9 | 仅需一次旋转采集即可实现三维重建和类CT重建 |
(略).(略) | 旋转采集数据能够自动传输至工作站并自动重建,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参与 |
(略).(略) | 具备专用的金属伪影消除采集程序,消除金属植入物和支架的影响 |
(略).(略) | 具备专用的BMI噪声抑制程序 |
(略).(略) | 具有颅内支架精晰显影功能 |
(略)、 | 开放式类CT双期软组织成像 |
(略).1 | 由传统的病人等中心的扫描方式,变成了可以进行开放性的扫描方式 |
(略).2 | 病人的右侧为C形臂等中心,例如可实现整个肝脏为中心 |
(略).3 | 投照范围左前斜:(略) |
(略).4 | 帧速率:(略) |
(略).5 | 成像采取双期自动往复扫描和双图像并行显示,使医生可以同时观察两个不同时相的三维数据,如肝脏肿瘤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和实质期。 |
(略).6 | 通过C臂进行一次往复扫描,即可得到两个不同时相的类CT图像。如肝脏肿瘤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和实质期。采用并行显示功能,可以分割多发肿瘤病灶。 |
(略).7 | 具备提前预设延时间隔时间功能程序,保证高图像质量 |
(略).8 | 可实现动脉期与实质期图像融合显示,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
(略)、 | 动脉瘤形态学分析 |
(略).1 | 自动计算动脉瘤动脉瘤瘤颈、瘤体体积、瘤体直径 |
(略).2 | 具备介入导管头模拟塑形功能 |
(略).3 | 具备虚拟支架植入功能 |
(略)、 | 虚拟内窥镜功能 |
(略).1 | 可利用三维数据自动生成内窥镜视角图像 |
(略).2 | 可生成内窥镜视角视频,便于医生观察血管内部病变 |
(略).3 | 具备血管曲面重建以及大范围血管拉直功能 |
★(略)、 | 配备高压注射器1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