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EG_RSS.content.begin
“过去总以为城管执法就是简单的驱离,没想到这次他们不仅细致耐心地讲解政策,还主动协助我联系到三公里内的便民疏导点。”在南湖区东栅街道三环东路与槜李路交汇处,水果摊主李师傅亲身感受到了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行的“柔性执法”带来的暖心变化。
连日来,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开展流动摊贩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疏堵结合、柔性执法、长效管理”等方式,平衡“烟火气”与“秩序感”,全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消费环境。
现下,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等消费形态已成为南湖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然而,部分流动摊贩无序外摆、占道经营,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更对交通安全、环境卫生及合法商户经营造成冲击。
8月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夜间流动摊贩高发问题,采取“错时大兵团”作战模式,将市区划分为东西两大片区,集中力量开展违规设摊专项整治。
执法人员以学校周边、菜市场、居民小区门口等区域为重点,通过“一摊一档”登记管理,对初次违规的摊贩采取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措施,进行教育劝导;对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交通和环境的行为依法立案查处。
近期,在建设街道某工地附近,流动摊贩长期占道售卖盒饭、炒面,导致路面油污遍地、交通拥堵。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部分摊贩直接在机动车道旁摆摊,车辆呼啸而过,存在安全隐患。执法人员没有直接采取强制措施,而是耐心向摊贩讲解占道经营对市容和交通的影响,并协助其清理地面卫生后撤离。同时,执法局积极协调周边合法餐饮店铺,为工人提供安全、卫生的用餐选择,从源头上减少无序摆摊需求。
这种柔性执法理念贯穿整治行动的细枝末节。此前,余新镇中心主次干道两侧长期聚集着大量流动摊贩,他们占道经营,致使交通拥堵不堪,甚至引发多起剐蹭事故。尽管执法部门多次开展整治工作,但问题始终反复出现,陷入了“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
面对这一治理难题,余新中队转变思路,选定两处交通便利且不影响主干道通行的区域,设立农民自产自销疏导点,并为摊贩提供水电等基础保障。如今,疏导点成效显著,不仅农民收入提升,居民也能便捷买到新鲜低价果蔬,城镇占道投诉下降超(略)%,道路畅通无阻,环境整洁有序,烟火气依旧浓郁。
为防止流动摊贩“打游击”,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了“日常巡查+定点值守+机动突击”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凤桥镇新篁社区一工地附近,执法人员通过网格化管理,对重点路段进行驻点布控,并结合“一街一册”城市精细化管理台账。同时,引入数十名市容秩序保障人员,形成“执法人员+保序人员”双循环模式,强化全时段管控。
目前,南湖区此次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略)人次,查处流动摊贩(略)起,立案3起,引导3个摊贩“入市、入场、入店”合法经营。通过集中整治,夜间市容秩序显著改善,市民出行更加安全顺畅。
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湖区计划探索“潮汐式”弹性设摊制度,在保障交通和市容的前提下,为流动经济预留发展空间。同时,加强与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的联动,形成治理合力,让城市既有“烟火气”更有“文明风”。
ZJEG_RSS.content.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