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约束项目与规划环境准入的核心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其文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环保措施的落实效果,并贯穿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管理及后续执法监管全过程。为协助建设单位依法高效开展环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特编制本指引,供实践中参考使用。
一、建设项目环评的类型
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为三类:(略)
二、环评审批权限
根据《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清单((略) 年本)》所列项目分类确定省、市、县审批权限。
三、如何正确筛选第三方环评编制机构
(一)明确资质能力,建设单位应优先选择信用良好、技术能力强、编制质效高的环评技术单位,避免选择被列入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以及编制业务量超出其常规工作时间和能力的机构,避免资质挂靠,明确编制人员全职工作情况。环评编制机构的信用状态可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查询(https:(略)
(二) 警惕“中介掮客”,应直接通过官方渠道选择具备资质和能力的环评机构洽谈比选,“货比三家”,综合考量服务、效率、费用、口碑等因素,必要时实地考察,避免仅因低价而选择机构。
(三) 小心合同陷阱,应与具备资质的机构签订规范合同,明确权责、费用和时间节点,谨防中介“包通过”“包拿批文”“疏通关系”等欺诈说辞或拖延、增费行为。生态环境部门审批依法依规、按时限免费进行,无需任何“打点”。
四、建设单位在环评编制过程中做什么
(一) 建设单位应全程参与环评编制,对文件内容和结论负责。委托过程中须督促相关方合规开展业务,及时跟进进度,确保环评文件真实、合法、可行。
(二) 建设单位应加强编制过程监督,并在报送审批前严格审核环评文件,重点核查内容与实际建设情况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方可签字盖章报送。
正文征集内容调查内容领导简历机构职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