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略)
“全额退”美容服务藏陷阱!
【案情简介】
(略)年3月,李小姐接到相熟美容院销售人员的“喜讯”:(略)
起初美容院尚能按约定为李小姐提供美容服务,但合约期过半后,李小姐想要接受美容服务开始变得困难。李小姐想预约的时间美容院以没有空闲的工作人员为由拒绝,又或者安排工作日等不便时间让李小姐到店服务。李小姐认为,美容院是想通过“消极履约”来阻碍完成次数。最终,一年期满时李小姐仍剩余三次服务没有做完,无法收回(略)元款项。李小姐与商家多次沟通无果后,便整理好协议、微信聊天记录等消费证明材料,向从化区消委会工作人员求助,要求全额退还(略)元。
【处理过程及结果】
接到投诉后,从化区消委会工作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商家也举证李小姐在服务期内曾两个多月未预约服务,经提醒可预约服务但也没到店。最终,经消委会介入调解,结合李小姐一方接受服务次数已过半,但曾长时间不预约服务,而美容院一方合同条款不规范、涉嫌有意躲避不提供服务等情况,美容院退还(略)元抢购金给李小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成功。同时,区消委会也对商家进行现场教育,重点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略)
【案例评析】
世上没有亏本的买卖。预付式消费的“免费”“返现”诱饵背后,往往藏着商家的套路。但不变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开店经营就是为了盈利,消费者在享受免费服务的同时必然产生相应成本,最后都会以各种形式转移回消费者身上。即使合同上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但现实中仍留有操作空间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消费者需要警惕这种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优惠活动,避免冲动消费而上当。现对广大消费者温馨提示如下:
1、警惕贪小便宜心理,做好消费风险预判。商家通过“到期全额退”或“免费体验”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本质上是利用人性最大的弱点——贪婪。消费者总以为自己在“薅羊毛”,但优秀的猎人(不良不法商家)往往以猎物的姿态出现。当消费者遇到新颖的销售模式,无法辨别自己是“猎人”还是“猎物”时,可以在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搜索关键字,通过看别人的案例来预判未来消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坑”。
2、量力而行做评估,冷静消费莫冲动。“用满即退”实际上是换了种形式的预付式消费,消费者在付款前应客观评估自己的时间安排、身体状况以及居住、工作的稳定性,考虑能否长期坚持使用。针对促销活动,消费者亦要确保自己充分理解活动的所有条件,特别是服务的内容、限制和退款条款,确保自己具备充分的选择和退出权。
3、保留消费凭证,善用法律途径维权。对于消费时间跨度比较长的一类消费,除了起初签订的合同、付款凭证等材料外,在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消费凭证也尽可能保留。案例中的李小姐提供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材料,为其挽回消费权益提供有力支撑。发生消费纠纷若协商无果时,可提交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或(略)平台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消费权利。
免费的温情很贵:(略)
瞄准老年消费群体
从化区消委会帮老人识别养生骗局,全额挽回养老钱
【案情简介】
(略)年4月清晨,几个年轻人正在村口派传单,向陈大伯热情招呼:(略)
到店后,领班将老人们带到展厅热情招待。有人拉着老人唠叨家常事,有人递上热茶水果,有人带头唱起怀旧老歌。待气氛热络起来后,领班搬来一台净水器和两杯水说道:(略)
晚上,陈大伯家人上网一查才发现,同类产品价格普遍在千元左右,所谓的“净水实验”不过是用化学试剂制造的假象。陈大伯这才恍然大悟,其家人立刻拨打(略)热线投诉,要求退还(略)元。
【处理过程及结果】
为保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接到投诉后,广州市从化区消委会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核实情况,商家确实存在陈大伯反映的情况。区消委会工作人员对商家进行现场普法,要求商家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略)
【案例评析】
当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温情脉脉地接近你,其背后必有所图。先是用免费礼品诱惑老人,再通过感情营销产生共鸣,然后用看似科学的实验制造焦虑,最后谎称减价优惠限时逼单。不良商家的“温情营销”套路,利用的是老人贪小便宜、缺乏关怀、珍视生命等心理弱点,一步步击穿老人心理防线,让老人心甘情愿地为之付费。对此,区消委会建议:
1、科学认识净水器,购买合格正规产品。质量过关的净水器可有效过滤漂浮物、重金属、余氯、泥沙、铁锈等杂质,保障人体健康,但其功能也仅限于此。即使过滤出最纯净的水,也只是水,既不能预防疾病,更不能延年益寿,切勿轻信商家的营销话术。购买时需选择正规销售渠道、查看3C认证及卫生许可批准文件、产品质保期限等,记得保留消费凭证,以备发生纠纷时维权需要。
2、免费往往是最贵,从一开始就远离“免费”。对于送鸡蛋、拎大米等营销方式,现实中不少老人心里门清,晓得这是商家在“抛砖引玉”。这类型老人进店前目标明确:(略)
3、多陪伴老人,勿让不法商家有可乘之机。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内心孤独,渴望关怀。不法商家正是利用这种情感缺口,以虚假的温暖换取信任。子女应多回家看看,多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及时帮助识别可疑营销。陪伴,才是最好的防骗术。
老年人群体正在不断扩大,而针对他们的骗局也层出不穷:(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