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的严肃性、公正性及公众知情权,现将该项目环评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公示发布后五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联系电话:(略)
听证权利告知:(略)
一、项目名称:(略)
二、建设单位:(略)
三、建设地点:(略)
四、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约(略)m2,购置自动化破碎分选机、MVR蒸发结晶装置等智能化设备,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及软件,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黑粉湿法全资源化回收、磷酸铁锂电池精准分离等先进技术,搭建退役锂电池循环利用及材料再制造绿色化智能化产线;项目建成后,实现年处理5万吨退役锂电池处理能力。
五、产业政策符合性、规划符合性
(一)产业政策符合性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略)年版),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的“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废旧电池的循环再利用技术、设备开发及应用”。
(二)规划符合性
项目位于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杭埠园区,符合《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略)-(略)年)》及《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略)-(略)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查意见的要求。
六、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一)工艺流程
1、梯次利用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简述:
以退役动力锂电池为原料,开始进行拆解分类,将拆解下来的报废电芯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未报废电芯进行梯次利用,梯次利用主要工艺包括测电压、分容、老化、配组、焊接、测试、组装等工段。
2、报废电芯资源化回收利用生产工艺流程:
(1)预处理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简述:
资源化回收利用生产过程是将报废电芯通过皮带输送机进入粗破碎系统,破碎至 5-(略)mm 左右大小。再通过皮带输送系统送入热解系统进行热解处理,热解后的物料再经过筛分分选、剥离分选、铜绿分离工段,将电池外壳、电池黑粉、铜粉、铝粉分离开来。
(2)资源化回收利用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简述:
预处理后的电池黑粉再经过一次酸浸、二次酸浸工段,通过氧化反应破坏磷酸铁锂结构,使Li以硫酸锂溶出,P和Fe以磷酸铁形式沉淀产出。浸出料浆通过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滤液主要成分为硫酸锂,滤饼即为浸出渣,主要成分是磷酸铁与石墨粉。
滤液经过除杂、MVR浓缩、沉锂、干燥、粉碎、除磁、包装等工段得到碳酸锂以及副产品硫酸钠。
滤饼经过三次酸浸、四次酸浸工段,分离出石墨渣,再通过除杂、氧化、老化、MVR浓缩、烧结、干燥、粉碎、除磁、包装等工段得到硫酸铁以及副产品硫酸铵。
七、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略)
2、地表水环境:(略)
3、声环境:(略)
4、地下水环境:(略)
5、固体废弃物:(略)
八、环境防护距离
结合大气防护距离以及风险防范距离设置要求,最终本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为以厂界外扩(略)m(距离四至厂界各(略)m)。经现场勘测,防护距离范围内无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空气敏感点。
九、环境风险
本项目于厂区西侧新建一座(略)m3事故应急池;罐区周围设置围堰。
十、总量指标
项目废水接管至杭埠镇污水处理厂,总量指标纳入污水处理厂总量指标内,不单独申请总量;项目拟申请总量控制指标为烟(粉)尘:(略)
十一、环评总体结论
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略)-(略)年)》及《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略)-(略)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查意见的要求;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并落实应急预案,环境风险可防控;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开展了公众参与调查,公示期间未收到反馈意见。项目实施后,通过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各类废气、废水、噪声可以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不会降低评价区域大气、地表水和声环境质量原有功能级别。评价认为,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