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环境问题 1、施工期对环境要素的影响主要是场地施工扬尘、车辆尾气、施工作业噪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等排放。本项目施工期对周围影响较小,通过相关防治措施控制及管理,其影响是暂时。 2、营运期主要环境问题: (1)电磁环境:(略) (2)废水:(略) (3)噪声:(略) (4)固体废物:(略) (5)环境风险:(略) 主要环保措施: 施工期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临时施工机械设备和设施、材料场等布置将占用站外少量土地,不进行土方开挖工程,仅在地面安装附着物,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临时设施,恢复原有土地类型; (2)施工结束后,应对站内施工扰动区域及时进行清理并恢复原貌; (3)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2.废污水防治措施 (1)修筑临时沉淀池对施工冲洗废水进行沉淀处理,上清液回用于洒水抑尘,减少废水对环境影响。 (2)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站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可依托站内已有化粪池处理。 3.噪声防治措施 (1)在设备选型时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同时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减少机械故障产生的噪声; (2)施工过程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选择低噪声施工设备,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应尽量控制或禁止鸣喇叭,减少交通噪声; (3)合理布置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夜间禁止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如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应当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的证明,并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 4.施工扬尘治理措施 (1)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围栏进行遮挡,保持道路清洁,管控施工物料堆放,防治扬尘污染; (2)对进出场地的施工运输车辆进行限速,运输材料采取密封、遮盖等防尘措施; (3)对施工场地和进出道路定时洒水、喷淋,避免尘土飞扬; (4)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物就地焚烧。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收集,并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清运处置; (2)本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站内垃圾桶收集后,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3)施工废物料应统一清运至政府指定的弃渣点,不得随意堆放; (4)事故油池基础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严实,多余的土石方在周围进行平整,不能回填的由施工单位运至指定的市政垃圾消纳场处理; (5)拆除现状事故油池中原有的水排至站内排水系统,若事故油池中含有油泥,则应按照危险废物有关标准和规范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事故油池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并及时清运至政府指定的弃渣点,不得随意堆放。 营运期 1.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1)变电站内金属构件,如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接头螺栓、闸刀片等均应做到表面光滑,尽量避免毛刺的出现; (2)运营期加强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电磁环境知识的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环境监测现状数据档案。 2.噪声防治措施 (1)在变电站设备的选型上,应选用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招标规范的设备(距离主变 1m 处声压级≤(略)dB(A)),主变安装时采用减振措施,经降噪措施处理后保证变电站厂界噪声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2)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保证主变等设备运行良好。 3.废污水防治措施 变电站运营期采用雨污分流制,屋面雨水经雨落管、场地雨水经雨水口经室外雨水排水系统排出站外,值守人员及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并定期清掏,不外排。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变电站值守人员及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2)变电站运行中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和废铅蓄电池不得随意丢弃,应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5.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 (1)防范措施 ①主变压器下方设置储油坑并铺设鹅卵石层(鹅卵石层起到吸热、散热作用),并设专用集油管道与事故油池连接,本期拆除原有事故油池,原位新建一座有效容积 (略)m3 事故油池,使事故油池有效容积可满足单台含油设备 (略)%不外溢的要求。 ②主变压器底部周边范围、事故油坑及专用集油管道均应按相关规范进行防腐、防渗、防漏处理。当变压器发生事故导致变压器油泄漏时,将事故油排入事故油池,事故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外排。 (2)应急措施 ①建设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环境管理人员责任,制定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保证事故时应急预案顺利启动。 ②根据《国网宁德供电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应急预案》(SGCC-FJ-ND-ZN-(略),第二次修订-(略))(见附件9),变电站发生事故漏油时,建设管理单位应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收集事故漏油,将事故油交由在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的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与回收利用;如变压器油泄漏到外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应采取应急预案中制定的各项措施,最大程度减轻事故油对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