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 一、生态保护措施: (1)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减少新建施工运输道路。(3)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应选择在塔基附近平坦位置。牵张场、跨越施工场应尽量避让植被密集区,以占用较低矮、稀疏的灌丛、草丛为主,减少植被破坏。(4)施工结束后,塔基临时占地、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区域及施工道路拓宽区域采用人工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5)严格控制最小施工范围,保护好小型兽类的活动区域;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随意鸣笛等措施避免对野生动物产生惊扰。(6)生态保护目标保护措施:(略) 二、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维护、保养;高噪声源强施工机具尽可能布置在本次扩建区域;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施工集中在昼间进行,禁止夜间施工。 三、扬尘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堆放的裸土及其他易起尘物料应使用防尘网进行覆盖;遇到大风天气时增加洒水降尘次数;对施工材料、建筑垃圾等运输车辆应进行封闭。 四、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扩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线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附近既有设施收集后定期清掏。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垃圾池;变电站余土转运至变电站北侧新建终端塔处铺平回填;线路土石方用于塔基回填铺平。拆除固体废物可回收利用固体物由建设单位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固体物由施工单位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地点处置。 运营期: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塔基处植被的抚育和管护;在线路维护和检修中按规定路线行驶,仅对影响安全运行的树木进行削枝,不进行砍伐;在线路巡视时应留意电晕发生相对频繁的输电线路段,及时联系项目建设方进行线路维护,保证在此附近活动的动物安全。 二、电磁环境防护措施: 变电站新增电气设备布置在室内;配电装置选用GIS户内布置;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线路导线的截面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他设施交叉跨(钻)越时,其净空距离满足标准要求。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三、声环境保护措施: 变电站主变选用噪声声压级不超过(略)dB(A)的设备。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 四、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变电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线路投运后无废污水产生。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垃圾池;事故废油及含油废物、废蓄电池等危险废物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线路投运后,无固体废物产生。 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时,事故油流入主变正下方的事故油坑内,经事故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事故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外排。事故油坑、事故油池均采用重点防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