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EG_RSS.content.begin
晨光微熹中,一片位于南湖区七星街道的土地,南湖区无人机飞行测试中心正悄然苏醒。
昨天,记者从南湖区交通运输局获悉,这座规划用地约(略)亩、建筑面积约(略)平方米的专业测试基地,目前已完成选址论证和方案设计,力争年底开工建设,总投资估算约3.5亿元。作为长三角首个面向eVTOL无人机的全场景智能化测试中心,将为长三角城市群探索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南湖方案”。
顶尖设施,破解行业测试难题
这座计划年底开工的专业测试中心,是南湖区布局低空经济的“关键一子”,更是破解行业痛点的“未来引擎”。根据规划,南湖区无人机飞行测试中心位于七星街道,市域铁路七星车辆段(在建)南侧、七大公路东侧,其核心定位是集成“技术研发—测试认证—商业运营”完整生态链。飞行场地将细分起降区、测试区、培训区,可模拟暴雨、强风等复杂环境,满足固定翼、多旋翼、复合翼等各类飞行器的测试需求;维护保障区设置停放机库、维修车间与后勤楼,解决企业“测试期间无处落脚”的难题;研发服务区则承担技术交流、人才对接功能,构建产业生态圈。
南湖区无人机飞行测试中心的优势远不止于硬件。当前适航认证平均周期达(略)个月,且通过率不高,(略)%企业面临“技术达标但认证失败”困境。测试场可提供预审服务,通过数字孪生仿真、全机静力试验等方式,缩短认证周期(略)%以上。“我们不是简单建一个测试场,而是要打造产业创新的策源地。”南湖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湖区还将联合审定机构参与适航标准制定,配套适航审定、空天数据服务等公共平台,目前已有多家本地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表达入驻意向,期待项目建成后突破技术瓶颈、加速产品落地。作为南湖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无人机测试场不仅是一个测试平台,更是一个产业创新的策源地和聚集地。
接下来,测试场将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无人机技术在飞行测试、乡村旅游、监测救援、物流、农林植保、研学教育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通过构建“测试验证-技术转化-产业联动”的闭环生态,助力南湖抢占低空经济制高点,成为长三角“空天科创走廊”的战略支点。
布设起降点,织就“空中网络”
风从南湖来,驭风向未来。如果说测试中心是南湖区低空经济的“未来布局”,那么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则是支撑当前发展的“现实根基”。
在梅花洲景区,标准化无人机起降点的信号灯持续闪烁,这里是南湖区(略)个已建成起降点之一。据了解,这些起降点覆盖重点商圈、园区、景区、医疗机构、物流枢纽等关键节点。这些分布合理的“空中驿站”,让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从“纸上”落到“地上”。
更具突破性的是今年3月开通的长三角核心区首条直升机低空环线。这条串联上海浦东、嘉兴南湖、苏州金鸡湖的空中通道,将三地通勤时间压缩至半小时,较传统公路交通效率提升3倍。“以前从南湖到上海浦东参加行业论坛,往返需要大半天,现在乘直升机能节省约一半通勤时间,还能避免高速拥堵。”常往来沪嘉两地的企业家李先生说,这条航线不仅节省时间,更搭建起长三角低空交通互联互通的“桥梁”。南湖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嘉兴主城区,南湖区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已汇聚起以中创航空、隆通智能、天旭航空为代表的一批低空经济企业,涵盖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运营服务等关键环节,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未来,南湖区将持续聚力打造低空经济高地,构建“低空经济+”新型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南湖“强引擎”。
ZJEG_RSS.content.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