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走进万安县五丰镇景福苑小区,施工现场一派繁忙,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搅拌水泥、砌筑砖块,一道崭新的挡水墙已初具规模。这堵墙不仅有效防范了雨季雨水倒灌地下车库的问题,也成为五丰镇园区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无物业小区由“失管”变“善治”的鲜活见证。
今年以来,万安县五丰镇党委以“书记领航”行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多方联动”的无物业小区治理新路径,让一个个曾经管理无序的小区焕发新活力。
一、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桥头堡”
五丰镇共有(略)个住宅小区,其中无物业小区8个,常住居民(略)多户。面对“无人管、不愿管”的现实困境,镇党委坚持把建强组织体系作为破解治理难题的核心举措。
一方面,打造坚强“红色阵地”。各无物业小区积极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和业主委员会,逐步构建起“社区党支部—小区服务队—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实现治理触角直抵基层末梢。比如,在建材市场小区,热心居民张学军被推选为志愿服务队队长和业委会主任。
另一方面,凝聚多元“红色力量”。镇党委统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社区网格员、在职党员、热心居民等力量,借助网格员深入走访、精准发现问题,带动各类群体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形成党组织引领、多方协同、齐抓共管的治理新格局。
二、居民参与,唱响自治“主旋律”
“小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五丰镇通过搭建协商平台、创新参与机制,有效推动居民从“站着看”转为“跟着干”,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订立公约,规范自治。在各小区党支部引领下,通过广泛走访、细致询访等方式开展民主协商,共同制定涵盖门禁、保洁、停车、设施维护等内容的《居民公约》,让小区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闭环响应,高效解忧。创新建立“居民报事—快速响应—共商议事—协同处置—结果反馈”闭环自治机制。居民线上“点单”、业委会“接单”、处理结果实时反馈,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服务,邻里暖心。组建(略)人的红色志愿服务队,深化“万名党员干部进网格”参与基层治理行动,累计开展政策宣讲、走访慰问、环境整治等活动(略)余场,以“服务零距离”助推“邻里一家亲”。
三、多方联动,破解民生“硬骨头”
面对无物业小区设施陈旧、环境杂乱、隐患突出等“老大难”问题,五丰镇党委创新建立联动机制,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银发”参与,治理有方。建立“网格+银发”机制,充分发挥退休干部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在景福苑小区地下室积水整治中,“银发智囊团”主动牵头,联合住建部门、开发商现场勘测、多方论证,高效推动挡水墙建设,根治困扰居民多年的水患。
共建助力,资源下沉。积极对接共建单位,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新区社区党支部争取县城控集团资金,在万江新城小区增设(略)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有效补齐无物业小区基础设施短板,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执法联动,重拳治乱。联合城管部门建立“日常巡查+联合执法”机制,集中整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市容乱象问题(略)个,推动小区环境由“杂乱无章”迈向“整洁有序”,居民生活更安全、更舒心。
如今,行走在五丰镇各个无物业小区,道路整洁、停车有序、邻里和睦,以往治理的堵点、难点正一一破解。一幅党建引领精准治理、居民携手共建家园的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