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EG_RSS.content.begin
近日,南湖区夏粮数据新鲜出炉,(略)年南湖区夏粮播种面积达(略)亩,同比增长9.4%;产量高达(略)吨,同比增长(略)%;单产为(略).2公斤,同比增长4.4%。
对于耕地面积有限的南湖区来说,夏粮播种面积、产量、单产“三个增长”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那么,这份亮眼的“成绩单”究竟是如何取得的呢?
</p><p></p><p>夏粮丰收的秘诀,藏于“高配版”良田之中。回顾今年夏收季,位于余新镇金星村的华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理的高标准农田展现出稳产效能。今年,该公司种植早稻(略)亩、晚稻(略)亩,且机插秧面积较去年增长明显。</p><p>“从种植、浇灌、打药到收割,全程实现机械化。农田耕种条件改善了,庄稼自然长得好。”负责人王楷介绍,高标准农田具备旱涝保收的特点,大麦收完后紧接着种早稻,早稻收完种晚稻,一茬接着一茬,让种粮户底气更足。</p><p>如今,水泥路修到了田间,大型农机得以顺利进入,集中连片耕种让成本大幅降低。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推进的,是高效节水系统的广泛应用。农田里配备了完备的灌溉设施,可随时进行灌溉,不仅省时省力,相比传统灌溉方式还能节水三到五成。</p><p>近年来,南湖区通过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设、田间道路修建等一系列举措,有效解决了耕地碎片化、质量下降、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p><p></p><p><img src=)
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湖区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开发利用冬闲田、调整种植结构、新建高标准农田等方式,充分挖掘面积潜力,在节水、节电、节肥、增产等方面成效显著。
大桥镇的种粮大户张菊珍,今年种植“嘉禾香1号”水稻达到(略)多亩,与传统水稻相比,“嘉禾香1号”水稻品种不仅增产效果明显,亩产在(略)公斤以上.而且具有一定的稳产性,更重要的是能提前7至(略)天收获,有效解决了粮食轮作的茬口问题。
“除了‘嘉禾香1号’,还有‘浙禾香2号’‘秀水(略)’等品种,这些都是稳产增收的优质品种。”区农水局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这些品种是经过反复试验和精心培育才选育出来的。以“浙禾香2号”为例,它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病虫害抗性佳的特点,在面对南湖区多变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土壤环境时,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产量。而且,它的米质优良,口感软糯香甜,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能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得益于这些新品种的推广,近年来南湖区农作物品种在品质、产量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为粮食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p><p></p><p>去年以来,南湖区还将粮食生产的重心聚焦于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等行动,推广“稻-麦”周年高产模式,力争将每年粮食产能提升5%。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建设高产示范片,开展增密提单产示范等重大技术集成和重点科技攻关,提升主要粮油作物的单产水平。今年,南湖区持续推进这一提升行动,进一步扩大高产示范片的规模,加大技术推广力度,预计主要粮油作物的单产水平将再上一个新台阶。</p><p></p><p><img src=)
此外,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丰收到手,今年夏收期间,南湖区各地投入大量适宜零散地块作业的农机具开展夏粮收获,持续做好各项夏收服务保障工作。不仅提高了机收效率,还实现了节粮减损目标。
ZJEG_RSS.content.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