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到下雨天,路上全是积水,污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出门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溅一身污水。现在好了,看着这新修的排水管网,心里踏实多了,盼着早日完工,以后下雨天也能安全出行。”家住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片区的李女士望着正在施工的排水管网项目,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作为贵安新区推动发展与保障民生的重点工程,总长度(略)公里的马场片区骨干排水管网项目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正以显著成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居民生活增添新福祉。
加速项目进度
过去,每逢雨季,马场片区城市内涝问题十分突出,街道积水成河,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还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确保汛期排水通畅,极大降低城市内涝风险,让困扰居民已久的内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从工程具体布局来看,马场片区骨干排水管网工程建设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管网自湖磊南路与茶园大道交汇处起始,沿着既定路线,途经茶园大道、数谷大道交汇处,再沿数谷大道、金磊路延伸,随后跨过(略)县道,经乡村段接入湖潮再生水厂,最终排入河道。其中,在该项目金马大道段,5公里管网工程沿着绿化带外沿铺设并埋于自行车道下。目前,该段埋管工作已完成,路面经过修复后整洁美观,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平整如新。
据介绍,马场片区骨干排水管网项目涵盖乡村段(略)米及城市段(略)米的工程量。自今年开工以来,项目推进高效有序。截至目前,城市段(略)米管道安装工程已全部完成,预计整体工程将于9月底完工。这一进展,让居民看到了项目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巧解诸多难题
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看得见”的民生答卷背后,是“看不见”的地下工程所面临的诸多挑战。马场片区骨干排水管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就遇到了不少难题。
项目施工区域地下密布雨水、污水、通信、电力、燃气等各种管线,这给施工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一旦在施工过程中既有管网遭到破坏,不仅会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面对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将安全管理摆在首位。他们认真研究已建管网保护措施,主动联系产权单位协助管线设施防护,确保管线安全。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首先对地下管网进行摸排并与每一家地下管网产权单位对接沟通,确定地下管网的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管线避让及保护,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另一个难题是需要跨越河道。项目施工需要穿越两座大桥,分别是长度为(略)米的金马大道1号桥以及长度为(略)米的金马大道2号桥。按照优化后的设计方案,需沿桥下直埋管道,这就意味着要穿越桥下河道。
而解题的关键在于围堰施工。项目现场安全管控施工员介绍道:(略)
采用严谨工艺
马场片区骨干排水管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DN(略)排水管道及配套附属设施,包括阀门井(略)座、排气井(略)座、排泥井(略)座等。该排水管道的起点与龙山再生水厂已建管道实现无缝衔接,终点则接入湖潮再生水厂,管顶覆土深度控制在0.7~1.8米之间,管材主要采用耐腐蚀、强度高的球墨铸铁管。
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少市民担心道路反复开挖,影响市容美观和交通出行。为减少施工带来的影响,马场片区骨干排水管网项目主要采取在非机动车道下埋管的方式,保障居民正常出行。
同时,项目在施工工艺上采用严谨方案。“首先,我们对沥青路面精准切缝,保证切缝处平整。切缝后,根据沟槽的埋置深度和设计坡度开挖沟槽,再进行中粗砂回填。”项目技术人员解释道,“安装管道后,在管道两侧及管道顶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压实,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让路面快速恢复原状。”严谨的施工工艺不仅有效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也让居民出行更安心。
摘自 《中国建设报》 (略).(略).(略) 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