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浙江-绍兴-嵊州市 | 发布日期: | 2025年5月28日 |
“老师,我现在养了一只宠物,可以顺其自然忘记那些事,谢谢老师让我过上了正常的生活。”5月24日,民警兼心理咨询师石洁菁收到这条微信时,眼前浮现出那个曾经蜷缩在角落的身影——李某。
在“5·25全国心理健康日”来临之际,嵊州市拘留所启动“隐秘的角落”特别关爱行动,对近年来存在心理障碍的被拘人员开展回访,李某正是其中一位成功走出心理阴霾的典型。

民警石洁菁开展心理辅导
一个特殊案例的蜕变
2022年12月,李某因连续在多家超市盗窃生活用品被拘留。入所初期,他表现得异常冷漠,反复强调“顺手拿的,没想那么多”,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衣角的动作暴露了内心的焦灼。“当我们追问盗窃频率时,他突然情绪崩溃,大喊‘我也不想这样’。”管教民警描述道。
经过耐心疏导,李某逐渐揭开过往:自幼成长于单亲家庭,母亲常年生病,他初中辍学后成为家庭经济支柱。然而,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医药费与生活开销,一次超市打工时因“误带”商品未被发现,他意外体验到短暂的“掌控感”。此后,盗窃演变为心理强迫行为。长期的经济窘迫与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使其陷入“偷窃—愧疚—更强烈的偷窃冲动”的恶性循环。“这不仅仅是违法问题,更隐藏着典型的心理障碍。”拘留所所长沈宇鹏说。
专业介入打开心结
针对这一情况,拘留所立即启动心理干预机制。一方面由管教民警持续开导,另一方面所内心理咨询师石洁菁进行介入。“通过催眠疗法,我们帮助他直面目前现状,重建健康心理。”石洁菁表示,在逐渐深入的咨询和治疗后,李某逐渐学会用运动、养宠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替代不良行为。

管教民警开展日常谈话
李某的转变并非个例。近年来,嵊州市拘留所构建了“筛查-干预-跟踪”“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精准筛查机制,对新入所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档案;专业干预团队,聘请3名持证心理咨询师定期驻所服务;长效跟踪制度,建立出所人员心理状况定期回访机制。
“心理健康问题就像房间的角落,需要定期清扫。”沈宇鹏所长表示,今年以来,该所已为6名被拘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社会共筑心理防线
在5月25日心理健康日专题活动中,拘留所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同时向社会发出倡议,建立"警-医-社"联动机制,招募专业心理服务志愿者,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每个人都可能经历心理低谷,我们需要打破偏见,用专业和关爱帮助他们重回正轨。”石洁菁说。如今,李某不仅找到稳定工作,还成为拘留所心理帮扶志愿者,用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人。
从“隐秘的角落”到“阳光地带”,嵊州市拘留所的实践表明,执法场所不仅是惩戒之地,更可以成为心灵治愈的驿站。在建设平安社会的道路上,这种兼具力度与温度的人性化执法值得借鉴。正如沈宇鹏所长所说:“惩罚不是终点,帮助每个人找回健康的人生,才是执法的深层意义。”
如有图片或附件等请到网址中查看或下载http://ga.sx.gov.cn/art/2025/5/28/art_1488097_58945641.html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