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浙江-杭州-开发区 | 发布日期: | 2025年6月26日 | 
菌包住进了16层小高楼。
像玩手机农场游戏一样种菌菇?放在2009年,这是初来桐乡时,守着地头简易菇棚的童建华想都不敢想的。
轻点手机屏幕,29个智能出菇房内的信息一目了然。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光照等,全由“云端大脑”精准把控,“调配”出适宜出菇的暖湿气流。当曾经的“靠天吃饭”变成了恒定的“人造气候”,整个出菇过程变得跟烘焙师设定烤箱数值般简单。曾经的 “不敢想”,早已成了童建华的日常——菌菇实现全天候无季节性生产,年产超2000吨。
走进童建华位于石门镇的西岸菌业种植基地,随着传送带在车间设备前流转,种菌菇就像在工厂里生产零部件一样流畅。
智能化菌包机的加盟让工作效率开启“外挂”,仅需2人便能轻松驾驭往日30多人的工作量;自动化菌液注射设备每小时接种约6000袋;菌包住进了16层小高楼,“上下楼”还有专属“电梯”……童建华把农场做成了“农厂”。
当种养经验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模型,一场养殖变革同样在刷新着大家的认知——3栋单体面积不过1100平方米的鸡舍,日产鸡蛋量居然高达10万枚。
位于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的高桥洪兴家庭农场内,蛋鸡们入住5层空调房,享受着智能投喂的惬意生活,产下的鸡蛋还会搭载电梯直达打包车间,连鸡粪都能通过自动化装置一键清理。
农场负责人李洪兴让养鸡变成了只需动动手指的轻便活。在他的手机上,集成着整个农场的“数字指挥中心”——温湿度、饮水量、采食量等数据实时跳动,一颗“云端大脑”精准调控着鸡舍的每个角落。
数字化,让种养环境实现了“按需定制”,也让养殖语言、农艺语言,实现了“转译”。
华腾石湾未来猪场内,每一头猪都配备了专门的“翻译官”,它们的身体语言通过一个小小的耳标实现“同声传译”;“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让不会说话的农田“开了口”,卫星遥感、GIS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捕捉田间信息,让为农服务直达田间;“兴羊富民”应用,覆盖管理全市1.16万多个养殖主体,实现养殖数据皆留痕、交易全程可追溯……
当奔流在田间地头的数据被传感器一一捕捉、定格为可量化的生长图谱,桐乡的农业生产正经历从“靠经验”到“靠数据”的革新。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建成国家级信息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未来农场3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7家。数字化不仅让农场、养殖场变成“数字车间”,更构建起城乡要素互通的新通道——年轻人带着知识返乡运营智慧农场,农创客们用小小的直播屏幕链起产销两端。
随着数字化的大力推进,一张网罗乡村发展的数字大网仍在不断延伸拓展,数字红利正持续转化为农民的幸福感、乡村的竞争力,成为撬动城乡融合的关键杠杆。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