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佛会寺考古发掘证明石篆山石窟历史演变过程

2025-06-26 重庆-大足-
所在地区: 重庆-大足- 发布日期: 2025年6月26日
建设快讯正文

?

图片附件

考古现场的蹲狮。

图片附件

佛会寺考古现场。

?

图片附件

现场发掘出的建筑构件。

?

为积极响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在“2023长江文明论坛”达成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特别强调“加强考古发掘利用合作,围绕宋元山城体系、川渝石窟纳入‘考古中国’工程深化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与大足石刻研究院,于2025年5月正式开启石篆山石窟寺区域的考古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6月24日,记者实地探访石篆山石窟寺区域的佛会寺考古现场,这里呈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工作景象。现场考古人员正小心翼翼地清理土层、记录遗迹,力求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蕴含历史信息的细节。  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员邓启兵介绍说:“目前已完成佛会寺遗址600平方米的发掘。首先,发掘出了寺院山门遗址,包括梯道、蹲狮、铺石地面、牌坊基址等,这些遗迹与文献记载的明清佛会寺山门情况大致相符。同时,在该层之下还叠压有早期建筑遗迹,相关情况有待进一步发掘确认。”  根据现场发掘与研究,极有可能揭示佛会寺更早期的历史脉络,目前正在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除山门遗址外,在后殿后侧发掘出的一处建筑台基同样引人瞩目。该台基面阔约19.25米,进深约10.9米,残高约1.1米,其铺石地面保存状况良好。在对这一区域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文物标本。  邓启兵说:“本次发掘出土文物300余件,包括板瓦、筒瓦、瓦当、滴水、脊兽、鸱吻等建筑构件,以及坐像、立像、佛头像、菩萨头像、弟子头像等各类造像,青花瓷碗、瓷盏等生活用具,还有铜镜、铜钱、题刻等。此次发掘对于探索佛会寺的营建历史、平面布局、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以及其与石篆山石窟之间的密切历史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石篆山石窟作为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罕见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闻名于世。此次佛会寺区域的考古发掘,不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更重要的是为研究石篆山石窟寺的发展演变、宗教传播路径以及古代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线索。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预计还将有更多令人期待的发现,有望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大足石刻乃至川渝地区石窟文化的认知。

?

如果内容不全或者附件请点击网址查看:http://www.dazu.gov.cn/zwxx_175/qxdt/202506/t20250626_14751613.html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