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湖南-常德- | 发布日期: | 2025年6月27日 |
连日来,湖南省西部地区持续出现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农田被淹、作物受损。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科研所”)闻“汛”而动,在早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迅速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于6月21日至23日深入张家界桑植县、常德桃源县等受灾地区,以气象科技为支撑开展灾情调查与复产指导。
风雨兼程,千里驰援抢抓评估“黄金时间”
6月21日,专家技术团队冒雨驱车前往桑植县。深夜,专业技术团队与桑植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共同分析天气形势,复盘前期为农服务情况,并指导如何利用遥感产品和省市县一体化智慧为农气象服务平台,开展灾后农业恢复生产的气象保障服务。22日清晨,专业技术团队联合县农业农村、气象部门组成调查组,沿澧水流域翻山越岭,深入五道水镇、八大公山镇等受灾地区;23日,又赶赴雪峰山暴雨中心的桃源县西安镇、夷望溪镇开展农情调查。这支队伍在72小时内跨越武陵山、雪峰山两大山系10余座山峰,总行程超1000公里,在泥泞山路与地质灾害风险中抢抓灾后评估黄金时间,全面评估此次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科技赋能,无人机航拍勾勒灾情“数字画像”
在八大公山镇细砂坪村,调查组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受灾地区进行全方位航拍,通过无人机影像可以清晰看到八大公山镇细砂坪村400多亩农田仍浸泡在水中,受灾面积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在常规人工勘察难以抵达的低洼地带,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设备精准获取了三维地形数据。“以往需要3天完成的勘察量,现在通过无人机半天就能覆盖。”生态遥感专家杜东升介绍道。专业技术团队同步采集土壤墒情、作物倒伏数据,通过省市县一体化智慧为农气象服务平台实时传输,快速形成包含受灾面积、作物受损程度、排水隐患点的“数字画像”,第一时间回传高精度多光谱影像资料,支撑多部门调度和联合会商,全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三级联动,精准灾情诊断开出“气象良方”
此次行动创新建立了“科研所-县局-村镇”三级联动机制,省级专业技术团队现场勘察与技术指导,县级部门对接落实,村镇一线反馈需求,形成从灾情评估到技术落地的闭环服务。从澧水之滨到雪峰山麓,专业技术团队用脚步丈量灾情,以智慧破解难题,用科技力量架起灾后复产的“桥梁”。在桃源县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雪峰山地形对暴雨的累积效应显著,部分山沟20-23日累计降水量突破500毫米,部分山沟出现“地形雨累积效应”。林浩提醒,“极端天气对山区农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我们必须做好全周期跟踪。”截至目前,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已发布2期《农业气象服务专报》,包含多条针对性技术建议,涵盖未来天气趋势预测、排水追肥时段及病虫害防治建议,通过“天帮忙”APP直接服务200多个行政村,同时联合农业农村部门通过12379预警平台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发育期向全省36万农户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5期,触达近21万人次。
当无人机飞过受灾农田上空,当气象数据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复产措施,科研所将气象科技在受灾一线的土地上结出防灾减灾硕果。当前正值湖南农业关键生产期,科研所作为全省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将持续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加强与基层气象台站的沟通协作,在灾害预警、灾后评估、生产指导等环节提供全链条服务,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稳产筑牢气象防灾减灾防线。
(作者:唐佳琳 黄晚华 杜东升 张婷婷 责任编辑:郭曼如)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