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陕西-安康-平利县 | 发布日期: | 2025年7月7日 | 
“村上带头搞产业,你们省心、省钱、省劳力!”7月4日傍晚,返航的无人机搅动了平利县洛河镇安坝村的绿色稻浪,田埂上机手紧盯控制屏,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康万旦与村民们唠着家常。当天,安坝村500余亩富硒粮油的飞防作业全部完成。
“以前种子撒下去,人就‘绑’在地里了。管护不好,辛苦一年白忙活。都是等政策、靠补贴。”说起村上干部带头发展产业的好处,二组村民张义忍不住做对比:“现在托管给村上合作社,每亩地一年能多收1500元,除了管水其他都不操心,有时间就去集镇打零工,一年能存4万多块钱……”
从2018年回乡创业的“门外汉”,到现在各种农机熟练操作、拥有一条大米加工生产线的高级职业农民康万旦通过创办农博种植养殖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累计发放劳务工资超200万元。“正在筹备稻虾共养、露营基地,要让乡亲们尝到农旅融合的甜头,主动加入致富队伍。”谈起未来的发展规划,康万旦喜不自胜。
“不仅让村民们放心跟着干,还要让他们大胆干!”这也是洛河镇丰坝村村委会副主任李证辉如今的工作理念。
自2018年回乡创业,他先后创办了农旅一体的“李家小院”和丰坝茶叶专业合作社。如今,他最操心的却不是自己的200亩茶叶,而是村上的烤烟发展情况。
“以前撂荒地是他帮忙整理,十几亩地的烟叶也是他一趟趟用皮卡车往山下拉,山路崎岖,握方向盘颠得像筛糠……”去年丰坝村村民刘继波的烤烟大获丰收,他最感谢的人就是李证辉。不少村民见增收快,便找到村“两委”班子,表达想发展烤烟的想法和对路况的担忧。
今年,丰坝村继续扩大撂荒地整理范围,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新修建了2000米的产业路。如今站在山脚仰望,新修的产业路如一条玉带缠绕山间,串联起沿线250亩郁郁葱葱的烟田。
“通过选好基层党支部的带头人、建强基层堡垒,这几年洛河面貌一新,尤其体现在产业发展上,富硒粮油、茶叶、桑蚕、魔芋……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据洛河镇党委书记吴琴介绍,该镇将“分类指导、争先进位”纳入年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清单,按照“一支部一策”制定提升方案,实现各基层党组织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我们一方面建立‘能力导向型’培养路径,对学历不足但成绩突出的干部,通过结对帮扶、政策补贴等方式,支持其完成在职学历教育;另一方面实施‘人才优选计划’,重点选拔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优秀人员充实进定向培优队伍,并配套专项培训课程。”吴琴补充道。
“点”上开花,链上生“金”。通过“红色引擎”驱动,洛河镇茶产业链党支部与镇乡村建设服务公司及各村党支部构建起三方联动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对全镇70余名闲散劳动力“摸底建档、技能培训、劳务派遣”的全链条管理。同时创建“产业链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开展“一帮一”活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标准化采摘生产,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洛河镇还以组织优势激发人才动能,全力保障“第一书记”组团帮扶工作,将全镇划分为三大片区,通过“现场亮剑、成果论道、经验切磋”三部曲,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这场“帮扶马拉松”,在前两季度落实路灯亮化工程、健康义诊服务、消费帮扶政策,惠及3000余名群众,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近30万元的增收红利。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洛河镇以党建“引领力”持续激发干群齐心谋发展的“源动力”。截至目前,全镇建成1.8万亩生态茶园,因地制宜发展富硒粮油、蚕桑养殖、中药材、烤烟等特色产业,培育9户庭院经济示范户,这些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带动镇域居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余元,形成“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生产线、群众富在产业带”的生动局面。
| 责任编辑:郑武洁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