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上海-虹口- | 发布日期: | 2025年7月10日 |
在山阴路上有着恒丰里、恒盛里、四达里等一批百年历史的海派弄堂。在不少居民选择电动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的当下,这些百年弄堂就因为缺乏充电设施,而导致充电难问题成为了居民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
2024年以来,四川北路街道山一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会同弄堂治理委员会、物业企业等,因地制宜安装了一批智能充电桩,缓解了居民因为电动自行车缺少安全、规范的充电设施困扰。然而,由于恒丰里、恒盛里、四达里居住着大量的居民,已经安装的充电设施无法满足更多居民的充电需求。
“去年小区虽增设了充电桩,但依旧供不应求,回家晚了根本抢不到,只能从家里‘飞线’下来,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在“四百”大走访过程中,山一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和弄委会及时收集到了居民的新诉求,并立即开展现场调研和分析。由于居民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500辆,而现有充电桩仅能满足约100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供需矛盾突出。
充电问题不仅是民生所需,也关乎着社区的安全。为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山一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会同弄委会,坚持以协商的办法解决治理的难题,通过召开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弄委会会议等形式,倾听民意、研究对策。根据协商,计划在小区内新增一批充电设施,由居民区“两委”班子、弄委会成员等用“铁脚板”丈量民情、以“实干劲”破解难题,实地勘测计划安装的位置和线路布局等,并由居委干部挨家挨户发放征询单,进一步征求居民意见。
从需求收集、项目提出、意见征询、选址规划、空间布局等各个环节,山一居民区始终坚持“弄商弄事”的协商共治模式。针对部分居民对充电桩选址的疑虑,在充分听取居民建议的基础上,对原有充电方案进行升级完善,统筹考虑空间布局、用电安全及便利性等因素。经过多方协同推进,14台智能充电桩顺利落地居民家门口,为整个居民区多出了140个充电位,每个充电桩都配备了独立的二维码。居民只需轻松扫描二维码,即可为电动车充电,整个操作流程既简便又快捷。
这一“家门口”的充电桩,不仅解决了居民“充电位少、排队久”的痛点,更通过“软件强化”促进“硬件提升”,消除了“飞线充”“入户充电”等安全隐患。
四川北路街道山一居民区以“弄事弄商”带动“弄事弄管”,推动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弄堂治理格局,有效解决了老式里弄的“充电焦虑”,将“居民需求”转化为“实干清单”,解决好“民生小事”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百年弄堂不为充电而“烦恼”。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