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内蒙古-赤峰-松山区 | 发布日期: | 2025年7月4日 |
近年来,松山区以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创新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实施山杏林嫁接改造工程。让大扁杏这一曾经的“小角色”,成为如今松山区林业经济的“大明星”。
2016年,面对山杏产业“十年九不收”的困境,松山区积极寻求突破,启动了对低质低效山杏林的嫁接改造工程。通过精心选育抗低温、抗晚霜的优良品种,并实施规模嫁接改造,成功将昔日的低产山杏林转变为高产林,为农民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通过不断探索与优化,最终形成了一套成熟且可复制的经营技术体系。自2019年起,这一成功经验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每年改造低质低效山杏林1万亩,至今累计嫁接面积已达10万亩。
在古都河村山杏嫁接扁杏项目区,松山区林业和草原局经济林办公室副主任周艾君向记者介绍:“眼前这片是2019年嫁接的,如今已进入盛果期。尽管今年春季遭遇倒春寒,山杏林几乎没有杏了,但扁杏凭借其晚开花、长花期的特性,依然保留了三分之二的产量。再过10-15天,眼前的这片扁杏将变成金黄色,就可以采收了。”
大扁杏作为松山区经济林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方式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一方面,通过建园人工栽植苗木,引进“优1”、“龙王帽”和“一窝蜂”等优质品种;另一方面,利用山杏嫁接技术,主推抗晚霜冻、花期滞后的“围选1号”品种,能有效规避春季冻害的风险。目前,松山区已有5.8万亩大扁杏进入结实期,年产扁杏4000吨左右,产值达4000万元。
松山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孙守强表示:“下一步,松山区将持续推进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扩大种植规模,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借助国家‘三北六期’林草湿荒项目,再嫁接大扁杏3万~4万亩,使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0万亩。通过系统性改造低质低效山杏林,形成规模化产业带,同时,持续对原有经济林地块进行嫁接修剪、树体负载管理等技术跟进,确保单产稳定提升。落实‘到户经营管理’模式,明确责任主体,推动标准化种植,保障果实品质。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提升区域森林覆盖率,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实现‘美了生态’的目标,还能以大扁杏产业为抓手,带动林农增收致富,真正实现‘富了口袋’的经济与生态双赢局面,为全区林果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