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丨迎“峰”而上护清凉

2025-07-22 北京-延庆-
所在地区: 北京-延庆- 发布日期: 2025年7月22日
建设快讯正文

编者按: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叠加经济增长双重拉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

盛夏酷暑,电力需求激增,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期。在这场关乎经济发展脉动与民生清凉保障的关键行动中,气象是不可或缺的“前哨”与“参谋”。本文展示气象部门与电网、能源等部门如何紧密携手,送上清凉。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构建电力气象服务响应机制

7月骄阳似火,热浪席卷全国。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高温日数普遍达到5至8天,部分地区甚至持续9至13天。烈日炙烤下,大地持续升温,各地热浪滚滚。面对夏季用电高峰,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以下简称“风能太阳能中心”)主动对接电力及能源管理部门,切实抓好能源保供气象服务。

自今年4月起,风能太阳能中心与国家电网公司开展高频次、深度需求对接,聚焦迎峰度夏期间对气象服务的核心需求——包括高温、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对电力负荷、输电线路安全、新能源发电效率的影响等,构建电力气象服务响应机制。

从6月16日起,该中心每周一与国家电网进行会商,重点关注未来10天天气趋势、重点天气预报及其对能源电力行业的影响。这也是双方首次建立联合会商机制。

自6月12日起,风能太阳能中心与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等业务单位组建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专班,每周制作《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周报》,通过能源保供气象信息共享群,与能源部门建立实时快速交流反馈机制,针对高温天气过程发布重要天气和能源电力影响提示。

7月1日,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申彦波参加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和风险管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7月高温过程、盛夏(7月至8月)气候趋势及影响作出预测和提示,提醒能源电力部门关注高温热浪导致的用电负荷激增,造成能源电力供应紧张,以及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电力作业人员防暑降温等方面情况。(张宏伟 王玫珏)

国网河南省卫辉市供电公司配电员工冒着酷暑对孙杏村镇王奎屯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全力保障辖区内人民群众防暑降温用电。图/王强

北京:为单根风机“量体裁衣”

入夏以来,北京经历多轮高温天气,北京电网承受着高温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当城市电力命脉面临炙烤,气象部门以科技之力为能源保供提供精细服务。

在延庆一座风电场,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雷婷正紧盯屏幕上一根根旋转的风机标识。过去,风电场只能获得场站整体的粗略风速预测,风机出力犹如“开盲盒”。现在,气象部门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将风速降尺度到单根风机,为用户提供精确到单根风机的预报产品,提升了风电场站服务能力。风电企业调度人员表示,“单机预报让风机群协同效率显著提升,弃风率下降就是真金白银。”

气象工作者不仅能在风机下“绣花”,还能为输电线路“防雷御风”。北京市气象局建立的智能监测、精准预报、灾害预警“一张图”服务体系,已融入电力公司智慧电网一体化业务平台。自动气象站、雷达、卫星云图等气象数据通过专线实时共享,并基于睿图数值模式产品,提供覆盖全市逐1公里空间分辨率的精细化服务产品,此外还可提供变电站、输电线路、杆塔位置降水、风力、雷电气象风险预报服务产品,有效提升风险应急处置效率。

为进一步提升电力调度的时效性,气象与电力部门的联动已精确至“分秒必争”。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能源气象服务团队基于多种数值模式,融合AI算法“优中选优”,研发了逐15分钟温度、湿度、风速、云量等集成预报产品,每日为电力公司提供北京未来24小时能源气象预报服务,为电力负荷预测提供技术支撑,电力负荷预测精准度由原来的93%提升到96%。

这份守护并非夏日限定。北京市气象局已构建起覆盖跨季、月、周、日乃至短临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围绕冬季供暖,网格化气温预报嵌入能耗管控系统,将1℃准确率从60%提升至75.4%,误差降低16%——更进一步理解,就是每减少1℃偏差,就相当于为北京当日能耗止损200万元。

从为单根风机“量体裁衣”,到以分钟级预报支撑电网调度,再到联动多部门守护城市能源大动脉——北京气象部门正以科技创新为针、数据为线,织起一张越来越密、越来越有韧性的能源保障安全网,让城市脉搏始终平稳有力。(张云轩)

天津:从气象预警到电力线路风险预警

七月的天津,热浪翻涌。今年7月11日13时33分,天津电网最大负荷攀升至1922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电网负荷屡创新高,城市电力系统依然平稳运行。这背后是天津市气象局与电力部门携手织就的智慧防护网在发挥作用。

天津市气象局瞄准电力安全核心痛点,通过深度融合神经网络技术与高分辨率地形数据,揭示深层预报与观测的偏差特征,并基于对复杂地形坡面流与地形效应的精微解析,生成了杆塔级精细化气象要素产品,融入重要输电通道气象服务平台,大幅提升了对高影响灾害的预判能力。同时还构建起“气象灾害—输电线路故障”链条,率先实现从单纯气象预警到电力线路风险预警的战略转型。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高压分公司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检修。图/霍慕斌

今年,天津市气象局重要输电通道气象服务平台再度优化升级,接入了国家级自主研发的强对流大风识别追踪技术,增强灾害天气实时感知与灾损快速评估能力。同时,该平台还引入积水监测分析,为暴雨中的运维决策提供科学支撑。目前,相关数据和产品正积极融入电力公司的“风险一张图”、数字孪生等生产场景。深化“气象+电网”数据耦合,全面赋能天津电网防灾减灾业务。

近年来,天津市气象局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紧密协同,将杆塔级风险监测体系转化为保障电网平稳运行的“智慧大脑”,基于气象预测对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前瞻性分析,助力电力部门判断高影响区域,为应对连续高温下的负荷冲击奠定了基础。

面对迎峰度夏期间的高温、高负荷挑战,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在全市范围内部署2.9万套可视化装置、85个固定机巢、316架无人机开展精细化巡检,通过重要输电通道气象服务平台,根据气温、降水量、风速等气象预测数据分析影响区域,针对性开展设备运维,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正是通过将精细的气象数据深度融入电网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将每一次气温的飙升、每一阵风的扰动都转化为精准的运维决策和应急响应,天津才得以在1922万千瓦的历史性负荷高峰下,为千家万户送去清凉。(郭玲?兰辉?于佳卉)

湖北:根据精准预报?新能源顶峰出力

今年夏季,湖北遭遇高温与降水不均的复杂天气。自7月2日出梅后,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区域最高气温突破40℃,电网用电负荷激增。

湖北省气象局以“全链条服务”为核心,通过内部协作、跨部门联动、精准预警等多举措,为电力保供注入“气象动能”,筑牢全省能源稳定供应坚实防线。

首先便是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工作专班持续发挥作用,日夜坚守岗位,密切监测天气变化,汇总分析各类气象数据。在对外协作方面,“气象+电力”联合值守制度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气象人员入驻省电力调度中心,与电力工作人员并肩作战。

7月7日,湖北省大部地区最高温度超过37℃,叠加一周的用电高峰,11时43分,湖北电网用电负荷攀升至5612.2万千瓦,第二次刷新历史纪录,较上次极值增长155.4万千瓦,增幅达2.85%。依托气象部门提供的风速、光照等精准预报,电网公司充分发挥新能源发电优势,优化风电、光电调度。数据显示,当日湖北省新能源最大出力达2670.56万千瓦,渗透率高达49.82%,在用电负荷峰值阶段有效发挥新能源顶峰出力的作用。

此外,气象人员还提前3天精准预报出7月11日至12日湖北西部、南部局地将出现大雨或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高温天气会略有缓解。电力部门根据这一预报,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案,对相关区域的电力供应进行优化调配,同时加强对线路设备的巡检,避免因雷阵雨和高温导致电力故障。

常态化多方联合会商机制也在高效运行。气象部门与能源局、电力公司定期开展联合会商,遇到特殊天气过程随时加密会商。6月中旬,气象部门详细分析天气形势,精准预测到7月初出梅后高温将持续一周,且用电负荷会持续攀升。基于这一预测,电力部门提前协调能源资源,合理制订火力发电计划,确保电煤、天然气供应充足。

此外,湖北气象部门还针对不同区域和用户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工业集中区提供专门的高温、强对流天气预警,助力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错峰用电;为居民社区提供每日高温及天气变化提醒,方便居民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高迅芝?任永健?万羽?匡昕)

四川:为电力保供划出“重点区”

7月16日,四川省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未来三天,盆地大部最高气温将达35℃至39℃,中东部部分地区或超40℃。

这份精准到县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送达省电力局,成为调度决策的关键依据——这正是四川“电力+气象”融合发展机制在高温保供中的生动实践。

面对持续高温带来的用电高峰,气象部门以技术创新夯实监测基础。依托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四川气象部门每日滚动发布主要城市及流域未来1天至35天预报,将温度、湿度、风速等关键数据精细到县,重点覆盖负荷中心、输电通道、大型水电站库区等电力保供核心区域。

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针对高温保供新 需求开展专题研究。 供图/四川省气象局

“这些数据就像给负荷预测模型装上了‘千里眼’。”省电力调度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精细化气象数据让负荷预测准确率提升明显,为电网调配提供了科学依据。截至目前,针对高温天气,四川气象部门已向电力系统专项发布3期高温预警,精准锁定高温影响重点区域,为电力保供划出“重点区”。

“喂,请问未来三天雅砻江流域高温趋势如何?这对水电出力影响很大。”7月16日8时,四川省能源气象服务中心预报员刘新超的电话响起,而这已是当日第10通来自水电企业的咨询。

为打通预警到响应的“最后一公里”,四川建立起“驻场办公+热线互动+联合会商”的多维协同机制。气象预报员常驻电力调控中心,每日参与全省电力调控生产会商;直通式热线日均接听咨询电话10余通,实时解答企业疑问;首席专家加密会商频次,动态跟踪高温强度与范围,重点研判未来1天至10天及中长期趋势,为水电调度、跨省跨区电力交易、需求侧响应等关键环节提供“定制化”气象依据。

雅砻江腊巴山风电场 供图/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7月16日,高温预警发布后,电力部门迅速调整调度方案:优先保障水电出力稳定,协调跨省电力支援,精准引导工业用户错峰用电。从预警发布到措施落地,“电力+气象”的协同响应效率显著提升。

“当前的协同只是起点,我们正着力打造‘监测—预警—响应—评估’的完整闭环。”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负责人林强介绍,针对高温保供中产生的新需求,气象部门已明确下一步优化方向,即持续提升汛期高温与水情预报精度,研发风力、光伏发电气象条件预报模型,攻关新能源功率预报、电网高影响天气预警等关键技术。(赵欣?宋雯雯?王姝纯)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