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落地见效,今年以来,白河县宋家镇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构建“党建引领、机制创新、服务协同”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赋能”转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服务由“散”到“聚”。坚持“政府主导、网格协同、群众参与”的原则,建立“1+84+N”的联动工作机制,即镇党委、政府牵头统筹,84个网格协同,全镇干部群众、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共同开展政策宣传、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矛盾调处等,凝聚共建力量。创建“渔鼓传声”“田间课堂”“老柴调解”等志愿服务项目,将全镇党群服务中心、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关键阵地实施资源整合,让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宣讲、矛盾纠纷调处、人居环境整治、就业帮扶、爱心助老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10余次,惠及群众超过2000人次。
	精准供需,专业赋能,服务由“点”到“面”。加强“专业化”联动,创新志愿服务新模式,吸纳社会专业人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签订服务项目,实施“田间课堂”“一米阳光志愿助老”等多个普惠性志愿项目,开展邻里守望、陪伴照顾、心理疏导等关爱行动,完成群众点单6个,持续延伸服务触角。太平社区党组织借助党建“网格化”管理,深入推动“五同”工作机制,将14名网格员与党员“双报到”活动紧密相连,充分发挥融合模式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优化积分兑换模式,志愿者累计兑换服务120余次,让小积分激发志愿服务的强大动力。
	培育品牌,志愿协同,服务由“有”到“优”。聚焦群众需求、理论宣讲和“春茶开园”等文旅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热心群众、行业领域等多方力量,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人居环境整治、帮困送温暖等志愿服务组织50余支,累计注册志愿者365名,以“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群体为重点,年均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地满足群众需求。近年来,扶持“戏曲进乡村”“田间课堂”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10余个,培育志愿服务品牌3个,其中“渔鼓传党声 宣讲入民心”获评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创新案例,持续擦亮“茶旅小镇”志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