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小事和长辈闹矛盾,一起过好日子最重要。”“画里的一家子多幸福啊,家人间要相互理解,家和万事兴嘛。”在安康市平利县正阳镇张家坝村的安置区里,一幅幅生动风趣的墙画映入眼帘,画中的孝义小故事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镇上一直在推进新民风建设,我想用水彩为家乡打开文化传播的新窗口,就给村里的房子画上了孝义墙绘。”孝义主题的墙体彩绘者游艺山说道。
墙绘勾勒出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更让艺术融入乡村,营造了浓郁的孝义氛围。近年来,正阳镇持续实施孝义善举培育工程,不断挖掘孝义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广角分众引导,多元立体宣教,做到“有氛围、有机制、有典型、有活动”。
在该镇中心敬老院,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正在为老人讲述“百善孝为先”的典故,这位宣讲员名叫杨长青,也是一名护理员,在中心敬老院已服务了六个年头。“今天咱们换个新形式讲故事,我来给大家唱一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敬老活动中,杨长青一改形式,唱起自编自导的“三句半”。“孝顺父母记心挂,端茶倒水常问候,暖心话!”台下老人也听得动情,有的轻轻跟着哼唱,有的随节奏点头打拍子,院子里萦绕着婉转的乡音“二重唱”。“小杨这节目搞得好,平时也对我们照顾有加,都不知道该从哪夸起了。”78岁的向贵和说。
敬老院是该镇集中养老的场所,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从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心理陪伴等多方面为71位老人提供个性化照护。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组织义诊、义剪、文艺表演、理论宣讲等活动,用心服务老人们的幸福晚年。
“这一部分展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边陈列的是咱祖辈留下的古书。”在鄢家台村家风馆里,另一名宣讲员汪轩正为小朋友介绍家风馆里的内容。该馆于2018年建成,有红色家风、家规家训、文明新风、历史古物等不同主题,不仅陈列着古籍中的家风家训,还有本村的先进典型和历史故事,家风馆已成为该镇重要的孝义教育示范点。宣讲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向汪轩诉说着未来的梦想。祖辈的事迹成了最生动的课本,家风教育如春雨浸润孩子的心田。
不仅如此,鄢家台村通过定期举办“好婆婆”“好媳妇”等道德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的文明风尚,用身边榜样引领孝义新风。“没有翠女儿的照顾,真不知道该怎么办。”87岁的公公提到儿媳便湿红了眼眶。公公口中的“翠女儿”名叫张世翠,是鄢家台村新评出的“好媳妇”。前些年公公一直受婆婆照顾,日子还算过得去,但2021年婆婆患上精神障碍,两位老人生活无法自理,且丈夫外出务工,照顾公公婆婆的重任便压在张世翠的肩上。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张世翠就近在张家坝小学寻了份厨师工作,加上照顾老人和务农,早上5点便要起床,夜半才能休息,日子一过就是4年。她一边精心照顾老人,为他们操持生活起居,一边努力工作,赚钱补贴家用,每当附近茶厂需要临时用工,总是第一个报名。她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父母,用真情的付出在村民当中赢得良好的口碑,如今她的典型事例已收入家风馆,孝心感染到更多人。
“孝义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融入生活、见于日常。”正阳镇党委书记廖维民表示,“正阳镇将继续探索孝义文化与现代乡村治理的融合之道,让孝老爱亲的文明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滋养乡风民风、促进社会和谐的不竭源泉。”
| 责任编辑:郑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