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四川-绵阳-安县 | 发布日期: | 2025年7月25日 | 
在夹江县甘江镇响堂坝的阡陌之间,两座高达五米的红砂石巨阙巍然矗立,如两位穿越千载的沉默卫士。这便是嘉州大地仅存的汉代石阙地面建筑——杨公阙。双阙形制恢弘,通体由厚重红砂石砌筑,阙身遍饰繁复浮雕:仿木结构的柱枋斗拱层叠而上,梁枋瓦当刻画入微,更有神龙猛虎盘踞其间,人物故事灵动其间。这无声的石刻史诗,凝固了东汉匠人的鬼斧神工与墓主生前的赫赫威仪。
阙身铭文“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宗字德仲墓道”十六字如刀凿斧刻,不仅昭示了墓主人杨宗曾官至一郡太守的尊崇身份,更悄然纠正了《夹江县志》将双阙误作“双碑”、墓葬误为“二杨墓”的百年讹传。阙后台地曾出土汉代墓砖与一尊精雕辟邪神兽,印证此地正是杨宗长眠之所,地名“响堂坝”亦暗示当年墓旁祭祀享堂的庄严存在。
杨公阙的存续本身,便是一部跌宕的保护史。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县令杨仲修见一阙倾颓,沟水侵蚀阙基,遂主持修复,并于阙身镌诗为记:“府君阙二右识亡,沟啮厥址左复昂……仲修德阙临邛乡,仿佛君子咸无疆。”这则八百年前的维修记录,堪称宋代文保的珍贵见证。然而至清代,当学者何绍基踏足此地,所见却令人扼腕:“两阙相距才数武。一在水中一在渚,太惜邦人不好古。”水洼浸没石阙的景象,道尽了民间对古迹的漠然与沧桑变迁的无奈。
阙立之地,牵动史家目光。四川史学大家任乃强曾据此断言汉南安县治、隋夹江县城皆在甘江坝,虽成“一家之言”,却为这片土地平添一层历史迷雾。
千年风雨剥蚀了红砂石的棱角,却未能磨灭阙身浮雕的雄浑气韵。杨公阙孑立于嘉州沃野,不仅是汉代石阙艺术的孤本绝唱,更似一尊穿越时空的坐标——它铭刻着益州太守杨宗的显赫,见证过宋代县令的修复苦心,承受过水渍土蚀的磨难,最终与盘渡河的烟波、响堂坝的泥土融为一体,成为大地深处最坚韧的历史胎记。当斜阳为双阙镀上金边,我们听见的不仅是汉风穿越千年的低语,更是文明血脉在石纹深处生生不息的搏动。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