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8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遭遇强降雨,引发严重山洪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甘肃省自然资源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专业力量赶赴灾区,全力开展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抢险救援保障工作。截至8月12日,累计出动排查人员9541人次,排查地灾隐患点13914个、风险区1026处,撤离群众2091户5858人。
8月8日凌晨3时,甘肃厅10名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抵达榆中县,连夜开展灾情研判和会商调度。7时,甘肃厅主要负责人赶赴现场,督促指导应急排查、抢险救援等工作。9时,60名专业技术人员携带无人机、测距仪等设备赶赴灾区,重点对受灾最严重的网崖沟、黄崖沟、旧庄沟等区域展开拉网式排查。同时,成立前方临时指挥部,设立6个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灾情调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灾害发生后,甘肃厅及时调整地灾防御应急响应等级,将兰州市地灾防御Ⅲ级响应提升为Ⅱ级,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同时,加强与气象等部门会商,发布预警预报信息21次,发布地灾气象风险预警提示单1期、地灾气象风险预警4期。通过电话、视频监控、视频会商等方式,对预警区域及雨量较大地区开展指挥调度,第一时间提醒有关市县做好地灾防范应对,落实落细各项防范措施。
甘肃厅迅速启动应急遥感测绘预案,获取卫星遥感数据12景,编制兴隆河流域航测正射影像图,制作灾区主要区域实景三维模型,开展灾前灾后对比解译,为抢险救援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组建野外核查排查工作组,派出排查队伍52组205人,动用应急车辆73台、无人机62架、卫星电话10部、航测车1台,对榆中县重灾区及20个乡镇开展灾情核查与隐患点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