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泸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打通守护安全的“最后一公里”点击数:47

2025-08-21 四川-泸州-江阳区
所在地区: 四川-泸州-江阳区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21日
建设快讯正文

8月13日下午2:00,正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在泸州市江阳区方山景区内,一架无人机缓缓升空,郁郁葱葱的山林通过显示屏一览无余。

“这是我们去年底配置的无人机,搭载有高清摄像和喊话功能,相较于人工巡护视野更开阔,能及时发现隐患。”方山森林管理所所长肖体伟一边操作无人机一边介绍。

科技赋能服务基层 支撑保障坚实高效

每年7—9月是高温连晴集中时段,方山景区叠加游客进出游玩、本地村民农事活动等因素,因此与一般的森林防火工作相比,压力更大。

以前肖体伟他们主要是开车沿山下环线巡视,山上则是护林员搭配网格员巡查。“我们的管辖范围为方山及周边村社,共9.11平方公里,人工巡视效率低,走在山林里视线也很受限。”肖体伟说。

去年底,江阳区应急管理局为辖区内所有镇街配备应急科技装备。肖体伟他们获得了T30无人机、布控球等近30万元的新装备,搭配森林防火预警系统,从今年防火期开始大显身手。

巡护过程中,如果无人机发现疑似火点或隐患,坐标信息立即推送至指挥平台和护林员终端,地面人员迅速核实处置并回传现场情况。若遇严重险情,即刻可调度半专业扑火队出动,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面对24公里巡山路、一天3次的巡护任务及日益老龄化的护林队伍现状,无人机让我们巡山工作质效倍增。”肖体伟感慨。

3ea4c6c832cd4bc4ad17174552cc979c.png

科技应用不仅在于“平时”巡护,更在“灾时”抢险救灾。

今年7月,叙永县正东镇石桩村7社沙子坡突发山体滑坡,面对道路中断、通信中断的极端情况,市县两级应急通信保障队伍操控无人机,配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裂缝仪、边坡雷达等设备,87小时跟踪监测滑坡体位移、变形趋势、速度,让搜救队伍躲过8次垮塌风险。

在合江县福宝镇洪灾应对现场,无人机不仅进行通信侦查,更化身“空中快递员”,将方便面、面包、矿泉水等应急物资精准投送至福宝中学二校区“孤岛”安置点,解了百余群众的燃眉之急。

“科技装备为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三大转变:手段现代化、效率大提升、成效高质量。”市应急指挥中心通信保障负责人张恒志总结道。

目前,泸州建成市级专业应急通信队伍,配备卫星便携站、中继站、通信保障车等先进设备,多次在国家级演练和重大抢险救灾中担当尖兵。同步建立乡镇应急通信小组,配备侦察无人机、单兵、布控球、卫星电话等“小、快、轻、智”新型技术装备,累计举办基层应急科技信息化专题培训20期,培养无人机飞手465名,基本实现了“单兵数字化、战场网络化、指挥可视化”。

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隐患治理提质增效

走在龙马潭区新民街上,道路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商铺,餐饮店、理发店、建材店、修车行……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商铺门口,都统一贴着一张二维码。这张小小的二维码,正是龙南社区防范小微企业安全风险的“关键钥匙”。

新民街所在的龙南社区,0.4平方公里内聚集约600家小微企业,面临主体不稳、基础薄弱、新业态隐患突出等挑战。为此,社区创新小微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根据前期对小微企业的风险摸排情况,按风险高低分红、黄、绿3个等级生成二维码,分别对应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的差异化检查频次。

“辖区内门店种类多,各行各业安全隐患各不同,一个二维码专门对应一个门店。开展安全检查时,一扫码,店铺行业安全隐患、历史风险点、检查记录等一目了然。”龙南社区副主任何义介绍说。

比如,扫一扫新民街143号的专属二维码,跳出来的页面上不仅显示该商户的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瓶装液化石油气巡查、基础消防安全巡查、隐患上报等事项均可实现清单化填写,极大提升了隐患排查效率。

除了“管理防”外,社区还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加装了200余个具备高温、起火预警功能的小微企业应急监控摄像头,让风险隐患“无处遁形”。

b343e9e8039e4781a648adecf88e4248.png

基层安全风险防范除了要做实隐患排查治理,也要依法开展执法检查。为此,泸州统筹区(县)、园区、乡镇执法力量,组建片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队30支,将应急执法的触角延伸至乡镇、街道。

以泸县为例,20个镇街、2个园区被划分为4个片区。由片区执法中队统筹协调安排片区内跨行政区域、跨园区、跨行业的各类执法检查、案件办理,并建立《片区中队统筹执法服务企业检查清单》,每季度结合季节和风险特点,分行业领域组织统筹执法活动,打破行业属地壁垒,形成“风险联防、执法联动、信息联通、齐抓共管”格局。

无论是小微单位(企业)安全隐患精准治理,还是“片区统筹式”执法整合力量打通监管“末梢”,亦或是推行企业内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激发一线员工积极性,泸州的目标始终清晰:推动安全管理重心下沉、风险治理关口前移、责任链条闭环运行,从根源上化解风险,实现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末端发力终端见效 应急处置有力有序

“当时我们正在巡查桃子埂,发现山体在隐隐作响,路面有晃动,还有裂缝。”叙永县后山镇海力村一社社长万兰回忆道。

7月20日6时,叙永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12时30分,万兰巡查桃子埂时发现存在滑坡风险,于是立即向镇党委政府报告,组织直接受威胁区域的7户14人全部转移。随后该区域发生山体滑坡,3栋房屋被掩埋。因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无人员伤亡。

402018139f38412d9468f10de57ffde1.png

今年入汛以来,泸州遭遇多轮强降雨。得益于基层扎实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像后山镇这样的成功避险案例并非孤例。

7月8日至9日,古蔺县金兰街道最大降雨量达201.2毫米,新店子村妇女主任先永艳进行雨中排查时发现构皮湾(小地名)两户人家屋后异常泥石流迹象。凭借日常培训知识判断存在滑坡风险后,她立即上报。街村迅速转移2户7人并警戒。次日清晨滑坡发生,一户房屋侧墙被滚落岩石冲垮,另一户房屋受损,人员零伤亡。

7月19日晚至20日白天,合江县凤鸣镇出现暴雨天气,降雨量达149.4毫米。茅山村村干部陈冬五和监测员王中泽在茅山村岩脚坝地灾隐患点巡查监测时发现形变异常,结合雨情判断存在滑坡风险,紧急组织受威胁的2户6人转移并警戒。滑坡随后发生,造成房屋垮塌或严重受损,人员零伤亡。

这些成功避险的背后,是泸州近年来聚焦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怎么设、体系怎么顺、物资怎么配”等关键问题打下的坚实基础:全市126个乡镇(街道)全部单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充实各类网格员、山洪灾害监测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健全预警预报、值班值守等13项工作制度,明确村(社区)承担“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安全劝导、上传下达、先期处置”5项核心职责;制定《乡镇应急物资仓库建设标准》和物资储备清单,前置卫星电话、帐篷等应急物资到重点镇街、村社和风险点……

这一系列举措,大幅提升了基层响应速度和先期处置能力,真正实现“救早救小救初期”,筑牢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