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深藏于农家屋檐下的老手艺,如今在西河镇东坝村被一块块“特色工坊”的招牌重新点亮。传统手工艺,正悄然编织起一条属于乡亲们的致富新路。
早上八点,在西河镇东坝村手工鞋坊内,擅长针线活的村民们正忙着赶制手工布鞋。手持剪刀裁布做鞋样的,拿针线缝制布鞋的,大家都聚精会神地赶制手中的活儿。
鞋坊手艺人 张桂芳:我们现在做的这种布鞋,我十几岁就跟着母亲学。那时候家里穷,做了都是自己穿,现在政策好,开办了这个鞋坊,把我们都带动起来做布鞋卖钱。三天能做一双,一个月还是能赚点零花钱。
成品展示架上,一双双手工布鞋摆放得整整齐齐,鞋坊负责人正对着镜头直播讲解,在网上销售手工布鞋。
鞋坊负责人 吴丰珍:我们这个布鞋坊开的时间不长,但已经销售了8千多块钱,还有两百双的订单。最近正组织周边群众一起做,早日把订单交了。
为了让老手艺“合身”新市场,鞋坊对传统布鞋进行改良,不仅加了防滑鞋底,还可以调节鞋口,可以定制,老布鞋成了抢手货。而这样的热闹,也飘到了隔壁的“手工豆坊”,鲜香四溢的手工豆腐吸引了坝河两岸的村民前来选购。
豆腐坊负责人 党泽学:我们刚进入市场,现在一天最多能卖到40多斤豆腐。镇村干部帮着找销路、跑市场,销路这一块我不愁,后期肯定是个大市场。
东坝村积极盘活村内闲置农房,通过村集体牵头,成功引入了石磨豆腐、竹编、烤酒等5家特色手工工坊,让传统技艺在院落中焕发新生。
西河镇东坝村驻村第一书记 朱清松:我们村上以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入股,按每个工坊每年销售收入的百分之十分红。这部分资金进村级集体经济账户,主要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
从一双布鞋的针脚里,从一缸豆腐的豆香里,西河镇把老手艺的“根”扎在庭院,让群众增收的渠道更广阔。这些藏在院落里的小工坊,正成为乡村振兴最生动、最温暖的实践注脚。
| 责任编辑:卢贤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