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上海-虹口- | 发布日期: | 2025年9月8日 |
广中路街道党工委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化理论武装“学思想”,以严实标准锤炼过硬队伍“强作风”,以融合互促引领基层治理“建新功”。街道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健全完善“1+3+25+N”党群阵地体系,深入推进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深化“一个支部一件实事”长效机制,着力构建机关、楼宇、园区、街区、社区全域覆盖、整体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暖心实践和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绘就党群同心、共建共享的生动图景。
街道缘聚力花园街区位于街道中部,串联了花园坊、德必运动Loft园区、上海灯具城等多个园区楼宇,新兴领域主体数量较大、分布集中。街区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始终紧握党建引领这把“金钥匙”,不断探寻如何“破壁”寻路、“融合”聚力、“共生”致远。
破壁:打破有形与无形的藩篱
破壁,既要打破物理空间的阻隔,更要将各类资源贯通,走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街区党支部书记徐英俊带领支部党员多轮次走访510家商铺,期间始终在与各种“壁垒”较量。比如,曾有一家商铺因异地经营问题萌生搬离意愿,支部在了解到其诉求后,通过建立“三色管理”机制,帮助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并依托市民夜校促成合作共建项目落地,为园区白领提供服务资源的同时,增强了企业的经营信心。
同时,支部也在实践中持续探索打破园区与社区之间的围墙。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修缮更新的过程中,社区居民对乒乓室功能调整产生争议,由于社区内部资源调配已触天花板,支部将目光投向德必运动Loft园区的专业场地,通过组建“乒乓议事会”,促成园区乒乓俱乐部在工作日的非黄金时段以公益价格向居民开放,实现闲置资源的活化利用。
融合:编织多元共治的网络
对于街区党支部而言,破壁只是工作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街区多元主体产生良性互动。街区党支部积极用好区域化党建“三张清单”:通过需求清单锁定企业痛点,资源清单整合政策优势,服务清单定制解决方案。针对新就业群体,支部编制“暖心地图”解决“找楼难”等实际问题,又通过“冬日暖包”传递城市温度,让近百名骑手小哥从街区中的“过客”转变为“主人翁”。
这一方法在社区中也取得显著成效。经过需求与资源匹配,支部邀请德必运动Loft园区乒乓俱乐部的专业教练定期开展公益活动,形成社区居民与园区白领的交流融合。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肺腑之言让支部党员们深受感动:“过去我们只是园区里的普通商户,如今真切感受到了街区的温暖与包容。”
共生:构建治理共同体
位于花园坊园区内的缘聚力花园街区党支部工作站,是支部开展组织生活、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主阵地,支部书记徐英俊坚持带领党员学习新思想、新理论,不断强化思想武装。在此基础上,支部围绕如何构建街区治理共同体这一主题,邀请社区居民、白领青年等新兴领域群体,共同召开街区治理议事会,分享各自的需求、资源和意见建议,为支部的工作方向提供有力参考。
除了发挥党群服务阵地的功能外,工作站更是培育基层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在一年间见证了中铁电气化局的回迁,帮助多家企业通过政策对接平台获取关键发展信息,更有曾在社区实习的大学生主动联系支部,表达在虹口创业发展的意愿。通过“创业护航”计划,支部协助大学生完成公司注册,并持续提供政策辅导;同时搭建“治立方”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政策受益者”成长为“治理参与者”,为构建治理共同体添砖加瓦。
街区党支部一年来的工作成果,生动展现了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共同体迸发出的蓬勃生机。新兴领域主体从服务接受者转型为资源供给者;快递小哥逐渐融入街区,主动报送安全隐患;关心社区事务的居民,如今自发成为了志愿者,街区中的各方主体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共同助力街区发展。
破壁需要勇气走出舒适区,融合考验精准施策的智慧,共生则源于各方内生动力。未来,街区党支部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在街区治理画卷上绣出更精彩的图景,让园区的专业资源、街区的文化底蕴、居民区的烟火气真正交融,展现“人民城市”最动人的模样。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