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浙江-温州-瓯海区 | 发布日期: | 2025年9月4日 | 
编者按
庆元这片土地孕育出了无数优秀儿女。一批又一批庆元人,怀揣着梦想,走出大山,奔赴远方。在他乡,他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情怀,从零开始,艰苦创业,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管朝涛
人物名片
1981年生,庆元县江根乡人,温州市历史学会抗日战争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温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成员。2011年开始走访健在抗战老兵,2016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老战士口述历史资料抢救整理》,为浙南区域负责人之一。2019年开始业余写作,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于《文汇报》《散文》《收获》《作家》等刊物。
点击播放视频
夏日的温州蝉声聒耳。在温州市瓯海区的一间十平方米办公室里,管朝涛把最后一件行李塞进双肩包——电脑外壳的漆早已磨光,像被岁月啃噬过的钢板。45岁的他弯着腰,动作利落,14年来,这套动作重复了上千次:背包、上车、翻山、敲门。
他要去的地方,地图上往往找不到名字,也许只是一条被雨水冲出沟壑的土路。路的尽头,可能住着一位近百岁的老兵,也可能只摆着一张落满灰的遗像。
“老兵等不了。”管朝涛把背包往肩上一甩,“我们迟到一天,他们就少一天。”
最初的火
1989年,庆元县江根乡。9岁的管朝涛趴在村口小卖部的柜台后面,听村里63岁的抗战老兵管家道讲战场的子弹如何从肩胛骨穿过去。“我们照样往前冲。”老人用搪瓷杯磕了磕桌子,声音像两块火石相撞。
第二天早上,管朝涛攥着攒了一年的压岁钱,偷偷搭上去毗邻福建寿宁县城的车。他只想看一眼烈士陵园墙上的“革命英烈名录”——密密麻麻的名字,在他眼里是会发光的。
2001年,管朝涛参军,西北戈壁滩的星空下,他在日记里写:“如果有一天脱下军装,我要去找那些为国家打过仗的老人,让他们被看见。”
与时间赛跑
管朝涛退伍后,于2010年入职央企,负责温、台、丽三地通信设备销售。白天谈生意,晚上钻进图书资料里,一页页翻动。最让他着迷的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角落里一句“瓯江口炮火猛烈”或“某连伤亡过半”——那些没被写进正史的碎片。
“过去,抗日战争对我来说只是课本里几页泛黄的纸、屏幕里几声炮火的背景音,像隔了玻璃的旧事,远得只剩轮廓。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亲手推开一扇扇门,门后站着活生生的历史。”2011年11月,管朝涛在论坛发了一则帖子:《寻找幸存抗战老兵》。几个月之后,他收到了私信:“我们可以一起干。”一支寻找抗战老兵的队伍就此成立。随后便是漫长的行程,从电线杆贴寻人海报到网络组群,从零星发现到集体出现,时间走到2014年。
那年,他们找到32位老兵,最年轻的89岁,最年长的102岁。但每一次敲门都像拆盲盒:门后可能是还能唱《松花江上》的老人,也可能是子女摆好的遗像。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管朝涛在电视里看到一位老兵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眼眶一阵阵发热:“他们等太久了。”
管朝涛等人寻到老兵后大多是陪他们说话、给他们拍照片、记下他们走音的方言;或者在冬天送棉被,夏天背米面,带他们去医院排队,替无儿无女的老人擦身、喂食;等他们走后,组织队友赶赴山间老屋守灵、送山。
“他们太老了,有人背脊弯成一张拉满的弓,有人夜里还喊‘卧倒’。战争留给他们的,除了伤疤,还有几十年的噩梦,这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管朝涛低声补充,随着走访的老兵越多他们感觉身上的担子越重——战争结束后,大批老兵悄然返乡,有人从未在官方名册上留下姓名,有人因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被错写。枪林弹雨在他们心里刻下的裂痕,只能靠“忍”字一寸寸缝合,靠漫长的岁月自行稀释。如今,当这些背影逐渐佝偻,有的早已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一句迟到的认可、一份循证的关怀,便胜过万钧雷霆,足以让尘封的心灵重新开启。
2016年,管朝涛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老战士口述历史资料抢救整理》浙南区域负责人之一。项目组要求老兵口述数量,他给自己定了200位的目标。“官方名册漏掉的人太多了,”他说,“我们得把缺口补上。”
为了“补缺口”,他养成“职业病”:开车看见高龄老人就停车询问,甚至蹲守医院体检科大海捞针式寻找老兵。
2016年,团队里苍南的一个乡村医生徐雯雯在体检时多问一句“您打过日本鬼子吗?”,竟挖出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管朝涛赶到现场时,老人正用方言喊:“我在蓝七(兰溪)打过日本鬼子!”那是1942年浙赣会战最惨烈的战场之一。这样用“笨法子”找人的故事还有很多……
辞职
自从开始走访抗战老兵后,在众人眼中事业有成的央企经理管朝涛却时常在深夜失眠——白天谈的是5G基站,夜里梦见的是老兵枯瘦的手。
“当老人把憋了一辈子的故事倒出来,眼里的光竟慢慢亮起来,像久未添油的灯芯被重新点燃。”管朝涛说,他的初心原想给抗战老兵一点温暖,到头来却被他们塞了满怀的东西——说不上是礼物,更像一种沉甸甸的“传家宝”:原来日子可以这样硬撑着过,原来人的脊背能被记忆重新撑直。回到车水马龙的街口,他总忍不住回头望,好像那些老人的呼吸还贴在耳边——提醒世人,脚下的路是他们用血和土铺的,眼前的烦心事,实在小得不好意思再嚷。
多年的寻访,管朝涛积累了大量的素材。2019年,他萌生了用文字把老兵故事记录下来的想法。
同年,管朝涛递交辞职信。领导以为他开玩笑:“年薪数十万,还有行政职务,你说辞就辞?”
“我挣一个亿,可能没人记得;但少记一个老兵,历史就缺一块。”管朝涛说。
14年下来,管朝涛积累了200位老兵的口述,一百余万字的初稿,四万余张资料照片。
让名字生根
如今,温州市瓯海区档案馆专门开辟的“历史回响,精神永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上面是他们十余年来走访浙南老兵的印记。无数人在这里走过,一同回忆过去的烽火岁月。
“过去,他们像蒲公英,飘到哪算哪。现在,我们把他们种回土里。” 管朝涛站在墙前,一张张指给记者看。他说,最难的不是找老兵,而是让他们的名字在土地上生根。
采访结束时,管朝涛说,14 年来,他最怕的不是老兵去世,而是自己忘了为什么出发。
“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没经历过战争,但绝对不能遗忘。”管朝涛感慨,过去就像瓯江上的船渡,来的时候满载,走的时候空空。老兵就像这些船,他们把该运的运完了,就该走了。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他们离开前,把船上的东西卸下来,一件不落。
ZJEG_RSS.content.end 查不全的图片内容附件请点击此链接查看http://www.zjqy.gov.cn/art/2025/9/4/art_1229356029_58971549.html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