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浙江-丽水-龙泉市 | 发布日期: | 2025年9月2日 |
通讯员 吴南俊
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徐朝兴上榜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据了解,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此次共有150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69年守护与传承龙泉青瓷
徐朝兴是国家级首批“非遗”龙泉青瓷传承人。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朝兴始终将“传承”视为自己的使命。他设立工作室,开展研讨授课活动100多场,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多年来,他培养徒弟超过500人。每年,他都会免费接纳数十名美院学子入驻工作室,亲自传授核心技艺,还自掏腰包扶持青年创作者。徐朝兴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浙江好人”等荣誉。
磨平指纹的青瓷人生
1956年,13岁的徐朝兴跟着父亲,步行八十多里山路前往陶瓷厂当学徒,师从李怀德,就此叩开了青瓷这一神秘而广阔的大门。1957年,浙江省开始研制仿古瓷,徐朝兴成为“攻关小组”里年龄最小的成员。正是这次经历,让他与龙泉青瓷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此后,他秉持着严谨的制瓷态度,潜心钻研、力求创新。
1980年,组织破格提拔徐朝兴担任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20世纪90年代以后,徐朝兴的探索方向转向了青瓷工艺材料的开拓,先后研发出哥弟绞胎、哥弟混合、象形开片、露胎装饰、青瓷玲珑、点缀纹片、灰釉跳刀等新工艺。经过六十多年的苦练与积累,徐朝兴练就了一手在青瓷界独树一帜的绝活——“跳刀”。徐朝兴说:“做跳刀得屏住呼吸,一口气完成。往往一刀失误,后续的刀法就全乱了。一个菱口碗,里里外外全部完成跳刀工艺,得划上万刀。”这看似几秒钟就能完成的操作,他却修炼了六十余年。很多人看到徐朝兴制作的菱口碗,都惊叹这跳刀纹饰像是电脑刻出来的。
由于长年累月与泥巴打交道,进行拉坯、修坯等工作,徐朝兴手上的指纹都磨没了,正是这“磨平”的指纹,成就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他的作品连续多年在全国陶瓷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他是一部“青瓷百科全书”
“第一要执着,第二要坚守,第三要传承。”69年来,徐朝兴始终专注于陶艺这一件事,他坚持每天5时起床,充分利用早晨这宝贵的3小时进行创作。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都争分夺秒,把每一分钟都当成两分钟来用,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完成工作并传授技艺。徐朝兴说:“收徒就得对人家负责,我的徒弟必须是真正热爱青瓷、善于思考的人。”
如今,他门下有徒弟500多人,其中3人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8人是正高级工艺美术师,3人担任博士生导师,还有数十人被评为省工艺美术大师。
用一生振兴青瓷文化
八十多岁的徐朝兴,常常戏称自己为“80后”。如今,他仍不遗余力地让更多人了解青瓷、爱上青瓷。2016年,为了更好地传播龙泉青瓷,徐朝兴带着徒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青瓷传承与复兴暨徐朝兴从艺60周年作品展”,展出了两百余件代表作。展览从青瓷的历史与发展脉络、烧制工具与材料、烧制技艺与文献资料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了龙泉青瓷的整体面貌。徐朝兴还自费出版了1.5万余册《青之梦,瓷之道——徐朝兴师徒精品集》作品集,并非用于售卖,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龙泉青瓷。该书分为传承、创新、发展三个篇章,对于总结青瓷创作经验、展示精湛艺术成果、传承弘扬青瓷技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如今,八十多岁的徐朝兴仍然奔波在路上。凡是与龙泉青瓷有关的文化活动,徐朝兴都会积极参加,不遗余力地推介龙泉青瓷。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