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浙江-宁波- | 发布日期: | 2025年9月9日 | 
通讯员 郑行娜 景士杰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云村在航天航空、水利、化工等领域涌现了22位专家。你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争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近日,在萧王庙街道青云村村史馆内,市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副主任邵琳,为村里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课。这位“文化红娘”带着孩子们走进村庄“历史文化长廊”,回溯青云村的“前世今生”,与古今名人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村史馆里觅乡愁
青云村是一座千年古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唐朝到清朝,共走出了17名进士、500余名举人,“耕读传家、崇文尚学”的传统延续至今。
“从古至今,青云村人以‘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的理念,耕读传家,报效国家。”聊起青云村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75岁村民孙小明跟着孩子们打卡村史馆,感触颇深。他告诉笔者,清代村民孙事伦的诗句“剡水迳泉口,文澜绕竹庄”,正是村庄文脉赓续的写照。如今村里仍存三处藏书遗迹,其中孙鹤皋的“天孙阁藏书楼”系民国时期宁波知名的藏书楼,现在的青云村村史馆就位于孙鹤皋的旧居。
这座三层小洋房的村史馆,除了一些具有纪念收藏价值的书籍外,还藏着满满的“乡村记忆”:既有老农具、砖雕、木制工艺品等物件,更有村庄名人的事迹展陈。“这是水利专家孙叶高,曾任水利电力部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那是化工专家孙酣经,这本《化工新材料及其应用》就是他主编的。”在村史馆内,邵琳边走边为孩子讲解,在这些专家名人中,有一对“航天姐弟”人气颇旺——姐姐叫孙惠君,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火箭发动机专家,参与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洲际火箭发动机;弟弟孙礼鹏受其影响,投身航天航空事业,主编有《大飞机风云》,姐妹二人的成长轨迹,正是青云村耕读文化的生动缩影。
弘扬榜样精神,让孩子们汲取奋进力量,这是青云村村民对村史馆的期望。“村史文化是乡村文明的灵魂、根脉和基石,也是凝聚人心、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强大动力。”村党委书记孙志伟说,建村史馆就是为了赓续文化根脉,筑牢精神家园。
文化赋能促振兴
让村史馆的榜样力量“活起来”,是孙志伟的期待,也是邵琳正在推进的工作。今年担任文化特派员以来,邵琳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为青云村量身定制“数字乡村地图”,参与设计乡情交流中心,为乡风文明建设增添新动能。
“除了专家名人,青云村还有不少热衷公益事业的企业家、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村民。”邵琳说道,乡情交流中心作为村史馆的延伸平台,将以图文介绍、实物展示等形式,借助数字媒介技术,展现这些新时代文明榜样的风采。该中心毗邻村委会新大楼,总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分设“桑梓领航”“聚力兴邦”“乡风脉动”等展区,目前已完成展厅设计、布展规划,即将进入装修阶段。
听说村里的乡情交流中心即将装修布展,一些热心村民找到邵琳,向她推荐身边的“文明之星”。“这些人大家都很熟悉,像荣获‘中国好人’称号的志愿者孙常波,积极参与村庄文化建设的孙小明伯伯,捐资助学、帮扶乡邻的爱心企业家们。”村民孙春萍说,大家以乡风文明为笔,努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如今,青云村依托村史馆、文化礼堂等载体,挖掘、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去年以来,我和学生在青云村推动‘承礼循文 阜盛青云’主题研学季项目落地,建起青云书院,为新老村民提供学习交流新平台。”邵琳说,下半年乡情交流中心建成后,计划推出村史教育研学活动,让更多人体验“青云文化之旅”,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ZJEG_RSS.content.end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