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甘其毛都口岸,远山含黛,天际湛蓝。站在高处向北眺望,一条由货运车辆组成的钢铁长龙,正源源不断穿越中蒙边境线。引擎轰鸣声与智能卡口的读秒放行声交织成曲,勾勒出这座北疆口岸跃动不息的发展脉搏。今年,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聚焦稳外贸促增长,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中蒙能源大通道战略支点地位日益凸显。
项目建设助力口岸改造升级
口岸发展的硬实力,在项目建设的夯基垒台与过货量中彰显。
炎炎夏日,甘其毛都口岸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在总建设面积2514.7平方米的国门及配套功能建设项目现场,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弯腰穿梭在钢筋网格间,将螺纹钢逐点固定,主体钢结构已进入收尾阶段。室内机电管线安装、装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该项目建成后,出入境人员年设计能力预计达69.67万人次,出入境车辆年设计能力预计达79.2万辆次。
“新型国门不仅服务货运通关,还将带动边境旅游、互市贸易等新业态发展。”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石岩介绍,项目配套的特色餐饮区、文化展馆等设施,将助力口岸从单一货运通道向综合性复合型枢纽转型。
今年5月14日,中蒙两国举行了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跨境铁路建设开工仪式。这条跨境铁路自甘其毛都口岸出境,经蒙古国嘎顺苏海图口岸,连接蒙古国南戈壁省嘎顺苏海图站。6月15日,在甘其毛都口岸中蒙边境线上,中蒙跨境铁路大桥24号墩首桩开钻,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迈入实体建设阶段。中国境内段计划于2027年建成。该条铁路建成后将实现甘泉铁路与蒙古国南向铁路的联通,促进沿线两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带动中蒙两国跨境物流、产业园区、边贸服务等业态升级。
今年新建项目中,甘其毛都口岸综合管网改造工程及综合管网改造工程(二期)项目已立项批复,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防洪排涝工程正在稳步推进。续建项目中,通关区扩能升级新建出境车辆服务区(二期)工程已完成35%;国门及配套功能建设已完成58%,即将展露雄姿;环保型煤炭监管储存场所工程已完成40%。
截至7月28日,甘其毛都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2075.15万吨。其中,煤炭进口1956.03万吨,稳固能源供应“压舱石”;铜精粉进口86.57万吨,同比增长显著,展现资源通道价值;出口货物32.43万吨,同比增长同样亮眼。接下来,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持续优化流程、完善物流体系,为外贸稳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赋能智慧口岸通关提速
甘其毛都口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智慧海关”建设引发的效率革命中喷薄而出。
在乌拉特海关监控指挥中心,“智能卡口”管理平台正在悄然重塑通关流程。入境货车司机“一站式”办结手续后,车辆抵达卡口仅需十几秒便自动抬杆放行,彻底告别了人工核单、手动放行的历史。“企业提前申报,卡口自动比对秒放行,通关时长从天压缩至分钟!”乌拉特海关监管一科科长徐海龙感慨道。
H986大型机检设备如同海关的“透视眼”。一束X光穿透车体,货物影像即时传送至审图系统。“智能审图基于海量图像深度学习,能精准识别伪报、夹藏风险。”徐海龙介绍道。短短几分钟,系统完成非侵入式查验,无异常车辆快速放行,可疑目标则被精准锁定。这双“火眼金睛”让企图通过货运车走私冻品、濒危物品的不法分子无所遁形。
在AGV专用通道上,蓝橙相间的自动导引车沿着磁钉铺设的“隐形轨道”穿梭不息,构成口岸最美丽的风景线。它们从蒙古国满载集装箱入境,在无人驾驶状态下精准停靠,两三分钟即完成通关。“无需司机,省略卫生检疫环节,成本降75%,运力抵6辆集卡车。”AGV自动导引车运营企业内蒙古淖尔宝慧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鹏说。自2022年7月运行以来,AGV累计跨境运货已超822万吨,开辟了全时段、智能化的陆路运输新模式,是中蒙能源大通道当之无愧的“超级搬运工”。
乌拉特海关关长靳君文表示:“我们将纵深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与‘智关强国’行动,持续以智慧提效能、以创新促开放。”
如今,甘其毛都口岸正以科技为翼、以开放为魂,将“秒级通关”的效率密码转化为向北开放的澎湃动能,为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