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矿山开采具有隐蔽性等特点,传统监测方式多采用常规测量手段,需要专业人员进入矿山内部,耗时较长,存在滞后性和被动性,故而需要研发一套非接触式的实时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对地下矿山越界开采从采集分析到预警推送的智能化全过程动态监管。
近日,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研发的地下矿山越界开采动态监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技术以“物联感知+人工智能”为主体,在青岛某金矿进行试点试验后投入使用,通过智能微动+微地震监测、时空立体图库与多维智能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了对地下矿山开采活动的全天候、无死角动态监控,为遏制越界开采行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与传统人工巡查和静态监测手段存在滞后性相比,此次推出的监测技术能够实时动态地把控大地音脉,融合了多项创新成果。通过“微地震+智能微动”勘探技术,部署震源监测网,加持“5G+物联网传输”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地下矿山的开采震动,确保听得到、听得清,是矿山监管的“顺风耳”;研发多维智能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将矿山时空立体图库、AI智能分析等技术融为一体,研发学习算法,对比实际作业数据与采矿权电子围栏,自动识别越界行为并触发预警,实现了“透明矿山”管理,是矿山监管的“透视眼”。
地下矿山越界开采动态监测技术的革新,标志着矿山安全监管迈入智能化时代。监测系统的建立和研发过程中,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优化,现已形成一套智能系统的全过程监管体系。该技术的落地将加速矿业监管的数字化转型,保障安全生产和合法开采,助力矿山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