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株洲市探索建立“四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

2025-09-29 湖南-株洲-
所在地区: 湖南-株洲- 发布日期: 2025年9月29日
建设快讯正文
  株洲市围绕“守底线、提质量、严执法、传文化”总体要求,稳步构建数量、质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
  一是严守数量红线,做到稳总量。规范重大工程项目耕地占补管理,严格落实“占一补一”要求。全面推行五级田长制,建立覆盖全域的田长责任体系,布设千余个铁塔视频监控点位进行实时动态监管,有效遏制违法占地现象。积极开展“耕地找回行动”,有序推进历史流失耕地恢复工作,通过“农户自种+集体托管”模式恢复撂荒地1万多亩;在沿江易涝区实施汛旱并防及耕地置换工程,置换新增耕地1200余亩,连续25年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二是提升质量根基,实现提产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原地区配套智能灌溉和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丘陵地带通过“小田并大田”和“坡改梯”解决田地零碎问题,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01.17万亩,粮食单产水平有效提升。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推广秸秆还田、土壤改良等技术,加强土壤酸化板结治理;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通过“一户一土样、一亩一档案”精准指导科学施肥,全市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个等级。实施“水利+耕地”双保护工程,沿江地区强化防洪与渠系疏浚,山区增建水库泵站,显著提升严重干旱期间的耕地灌溉保障能力。
  三是修复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从严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制定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案,完成8家涉重金属重点企业整治;通过农艺调控与工程修复双措并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提升至95%以上。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回收率分别达71%和84.52%;创新推广"稻渔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统筹矿山生态修复,年内完成多座矿区复垦工程,有效新增优质耕地。
  四是传承农耕文化,激活软实力。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注重保留传统梯田、古灌溉渠等历史印记;在耕地集中区域设置农耕文化标识牌,系统介绍“稻作文化”等精髓内涵。同时,充分利用整治腾出的建设用地,精心建设农耕文化展馆,打造乡土文化展示窗口;在复耕的撂荒地打造千亩连片双季稻农耕示范片,促进传统农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工程专家讲解

采购热词

标讯免费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