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四川-南充-西充县 | 发布日期: | 2025年9月18日 |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充县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持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下足“绣花功夫”,切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增强城市功能、涵养城市气质,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之城。
No.1精雕颜值擦亮宜居底色
凌晨4点,西充县城尚在静谧之中,近800名环卫工人已悄然上岗,穿梭于大街小巷。清扫路面、清理垃圾……“城市美容师”们一丝不苟地开启一天的工作。冲洗车、扫地车同步作业,对道路进行深度清洁和机械化洗扫。
7点半,负责“普扫”的环卫工人用过早餐后,“城市美容”转入巡回保洁阶段。此时,“清洁片长”们也纷纷上岗,他们骑着电瓶车在县城里细致巡查,对发现的垃圾进行及时清理。
“全县被划分为24个片区,环卫所给每名‘清洁片长’配备了电瓶车,方便大家对责任区域进行全时段动态巡查和即时保洁。”“清洁片长”洪国容告诉笔者,她负责的是县城牧童花园至西充中学路段,这段路人流量较大,平时巡查时,除了清理路面垃圾,还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只有精细作业,城市才能始终清清爽爽。”西充县环卫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紧扣“抠细节、去死角”要求,持续提升环卫作业精度,打造干净、整洁、文明、宜居的城市环境。一方面重点加大城区洗扫保洁力度,另一方面着力提升生活垃圾清运质效。
在创新清扫保洁模式上,该县实施“人工清扫+机械冲洗+快速保洁”联合作业模式,每日两次全面普扫结合全天不间断巡回保洁,各个路段配备1至2名保洁员持续巩固,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全天候深度清洁。针对人流量大、易污染区域,创新推行“15分钟靶向保洁”机制,24名“清洁片长”动态巡逻保洁,确保卫生问题快速响应、即时处理。
垃圾治理方面,西充创新建立“六定网格”机制(定人、定车、定岗、定责、定路线、定区域),规范作业流程、提升清运质效。重大节日、活动等人流高峰期灵活调配运力,增加清运频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城镇生活垃圾“随满随运”,并100%落实密闭收运,杜绝二次污染。县环卫所主动延伸服务,承担全县行政村垃圾转运任务,推行“划村包干、责任到人、定时收运”机制,农村垃圾转运效率提高40%以上,实现环卫清运全域覆盖。同时,构建餐厨垃圾全链条监管体系,实现收集、运输、处置全程可追溯。
市容市貌是城市颜值最直观的体现,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一面明镜。穿行于西充的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有序已成为这里的常态,一幅市容靓丽、文明浸润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No.2升级功能筑牢幸福根基
新铺的道路整洁平坦,绿化带生机盎然,休闲区与停车区布局合理……近日,笔者走进位于西充县安汉大道三段的博雅庭院小区,昔日“衰老”的老旧小区已焕发新颜。
“以前雨水污水不分流,一到下雨天污水外冒、臭气熏天。今年改造后,实现了雨污分流,还新装了路灯、规划了停车位,住得舒心多了!”居民任大爷谈起小区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问需于民,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让老旧小区改造改到群众心坎上。”西充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博雅庭院小区为例,针对其存在的雨污混流、绿化布局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改造工程不仅新建雨污管网,还以通透、靓丽为理念优化绿化布局,翻新道路,划分功能区域,为加装电梯提供了空间。
博雅庭院小区的焕新只是西充旧城改造项目(南区)的内容之一。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达3.8亿元,涵盖该县城南片区安汉大道(南段)等13条道路的更新及雨污分流改造,包括改造排水管网约58.41公里,提升完善电力管道约5.6公里、通信管道约21.32公里,并对多个老旧小区进行基础设施提升与病害治理。此外,还新建人行桥2座,有效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积极推进旧城改造,是该县致力民生改善、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该县已完成8条街道雨污管网改造和10个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建设了港湾式公交站台,实现标识标牌“多杆合一”;完成纪信广场升级改造(一期工程),新建和修缮“口袋公园”各1处;在城北湿地公园虹溪河沿岸种植四季蔷薇1600余株。同时,维修灯杆500余根、配电箱120个、路灯线缆1万余米、景观照明灯饰7000余盏次,保障灯饰完好率和路灯亮灯率均达98%以上。此外,维修休闲健身设施60余处,新增休闲座椅16处、健身设施1处,整治山体落石和滑坡25处,改建爱心小屋5个,新建及改建公厕18座……一系列举措,让市民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适、幸福感持续提升。
No.3涵养气质激发城市活力
人民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发展成果的共享者。西充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守护市井烟火气,让城市焕发活力、洋溢温情。
清晨7点左右,西充县城文博街“邮票市场”便逐渐热闹起来。40余米的人行道长街上,数十个摊位沿一侧整齐排列,蔬果肉类一应俱全。市民穿行其间,挑选心仪的商品。摊主们装袋、称重、收钱,一片繁忙却井然有序。
“之前我们这里一直没有正规菜市场,买菜非常不方便。‘邮票市场’开放后,商贩们都集中到这里摆摊,还有执法人员维持秩序,环境整洁、买菜便捷,真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正在买菜的居民李大爷满意地说。
据了解,针对部分片区人口密集但缺少固定市场的情况,该县利用非主干道闲置空地设立规范化临时市场,引导流动摊贩集中经营。目前,全县已设立“邮票市场”“潮汐市场”“季节性果蔬临时交易市场”等15处特色临时市场,既方便市民采购,也为小商贩提供稳定经营场所,让城市兼具烟火气与人情味。
“为规范管理,每个临时市场均配备有专职执法人员,他们提前上岗、延时下班,引导商户规范经营、预留通道,维护车辆停放秩序和环境卫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以包容态度面对服务对象,用劝导替代处罚,以服务补充管理,用真诚拉近与管理对象的距离,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此外,该县还构建“部门指导+社区监管+摊主自治”协同机制,加强对摊位准入、经营品类、开放时间、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鼓励摊主成立自治组织,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让市民消费更安心。
夜幕降临,临时市场渐渐安静,而各夜市摊点则陆续点亮灯火。在城北文化广场、纪信广场、莲花湖沿岸等临时地摊疏导点,烤串等小吃香气四溢,勾动着往来行人的味蕾。“走过路过,机会别错过!”摊主们各具特色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市民们有的围着简易小桌大快朵颐,有的举着烤串边走边聊,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追逐。跳动的灯火、诱人的香气、喧嚣的人声,共同汇聚成城市夜经济蓬勃涌动的活力。
城市之美,不仅在于高楼林立、街巷整洁的外在形象,更在于有活力有温度的内在涵养。当摊贩有了稳定的经营场所,市民在家门口能享受便捷与美味,规则的刚性与执行的柔性相得益彰,一座开放包容、充满幸福感的城市,正在这缕缕烟火中茁壮成长。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