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浙江-嘉兴-南湖区 | 发布日期: | 2025年9月24日 |
在武义县熟溪街道江山社区南湖花苑门口,有一家开了30多年的骆师傅补鞋铺,每天清晨,骆子旺邹金梅夫妇俩就准时开门。几十年来,“叮叮当当”的钉鞋声不仅修补了无数双鞋,更是串联起整条街巷的邻里温情。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从武义行风皮鞋厂出来,就开始自己干这行了。”年近六十的邹金梅技艺娴熟,手中针线飞快穿梭。她一边修补鞋子,一边和顾客聊着家常,爽朗的笑声让这个狭小空间充满暖意。
30年来,这家补鞋铺虽然历经多次搬迁,但仍然积累了一批遍布城市各角落的老顾客。“这多年来,她一直都是巧手姑娘,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也给客户带来好心情,我们一直跟随着她。”家住栖霞社区的徐子淳特意赶过来修包。说起邹金梅,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30多年前,流行跳踢踏舞的‘三八牌’鞋子,就是邹姐给我们的鞋跟加铁片,走起路来踢踏作响,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时髦!”
在这小小的补鞋铺里,夫妻俩有着默契的分工,一个忙着精细活,一个撑起大件活。“我们除了补鞋,包包也修补,大部分都是回头客,每天要修几百双鞋,尤其是到了冬天,一天到晚忙个不停。”邹金梅告诉记者,这些年虽然有了各种补鞋机,但很多居民还是相信老技艺。
在骆师傅补鞋铺门口,除了慕名而来的顾客,每天还围坐着很多邻里街坊,补鞋铺逐渐成为了社区的民意交流站。每天清晨开门前,就有老人端着茶杯等在门口;傍晚下班时分,又来了一波取鞋的上班族;社区工作人员也每周定期来到这里听取大家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人们坐在门口的长凳上,听着铿锵的钉鞋声,聊着家长里短……这个小小的补鞋铺承载着社区发展变迁的记忆脉络。
“我们和鞋子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没想过改行。”邹金梅拿起架子上待修的皮鞋,“每天有活干,有老朋友来说说话,这样的日子就挺好。”在她身后,墙上挂着的各种修鞋工具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诉说着30多年如一日的匠心坚守。
如今,当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制作,骆师傅补鞋铺的钉鞋声依然每天准时响起。这对夫妻用巧手匠心守护着传统手艺,不仅服务一方百姓,还成为了温暖邻里的沟通桥梁。
如有图片或附件等请到网址中查看或下载http://www.zjwy.gov.cn/art/2025/9/24/art_1229184765_59350147.html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