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浙江-杭州- | 发布日期: | 2025年9月16日 | 
9月14日晚,“浙BA”城市争霸赛庆元主场对战杭州队中场时段,一场满是岁月温度的“农活秀”惊艳全场——拥有45年历史的月山春晚,携经典节目《一个村的集体记忆》首次登上省级体育赛场。节目演出阵容尤为特殊:演员以60岁以上的为主,年龄最小的仅10岁,年龄最大的是参与农耕场景展示的98岁高龄的吴友达,用布满皱纹的双手与坚定的眼神,在篮球赛场奏响农耕文化传承的动人乐章。
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华丽的布景,老人们身着靛蓝土布等传统劳作服饰,肩扛竹编簸箕、手握木质犁耙,迈着略显迟缓却沉稳的步伐,在赛场中央还原农耕生活的经典场景:有人弯腰模拟手工插秧,指尖轻捻仿佛握着嫩绿秧苗;有人肩挑扁担,两端竹筐随着步伐微微晃动,复刻丰收时节的忙碌;98岁的高龄老者则坐在特制的农耕道具旁,枯瘦手指捻转竹条如穿针,细麻绳在指间游走成韵,一把竹编农具在簌簌声中初具雏形。青春少年身着乡土刺绣盛装,手托冷杉松果、榫卯廊桥、仿生菌菇等文化符号模具踩着鼓点款款走秀,步伐与鼓点共振,少年眼眸清亮步伐灵动,尽显庆元特色生态人文之美。与身旁挥汗演示农具的长辈们共同构成“银发匠心+青衿传承”的温暖对话。
短短几分钟的表演,不仅浓缩了月山村从艰辛拓荒到美丽乡村的变迁,更让在场观众透过老人们的身影,触摸到农耕文明代代相传的脉搏。
“看到98岁的老人还在参与这样的文化表演,心里特别触动。这不是简单的节目,是活生生的村庄历史。”来自杭州的球迷王先生全程举着手机记录,他坦言,这场演出比激烈的球赛更让他印象深刻,“能直观感受到一个村庄的根与魂,这比任何宣传册都有说服力。”
“老中青三代同台献艺的编排,正是月山春晚《一个村集体记忆》节目的精髓所在。98岁老者坚守舞台,恰是月山春晚45载传承的岁月分量。”庆元县举水乡副乡长吴俊伟解释道,月山春晚始于1981年,比央视春晚还早两年。如今这群60岁以上的表演者,既是村庄变迁的亲历者,更是月山春晚的“老功臣”——早年在村小操场煤油灯下敲锣打鼓的村民中,便有如今舞台上的诸多身影。近年来,90后“月山芽儿”虽为春晚注入新活力,但老人们的坚守始终是这一文化传承的根基。
这场“农活秀”不仅是文化与体育的碰撞,更激活了“文体产”融合的实效。赛场外,举水乡优质农产品展销区人头攒动,“红举人”小番茄、高山田螺、丽水金奖大米等农特产品,借着赛事的高人气销售额突破10余万元;《月山春晚》新书同步在“浙BA赛”事期间发售,书中收录的老照片、老故事,与舞台上老人们的表演相互呼应,让乡土记忆有了更立体的载体。
98岁表演者吴友达说:“‘月山春晚’凝聚了我们的乡思、乡情,记录着几代人的青春、梦想,我们坚守着老手艺,是想为年轻人留份念想,让大家往前走时不忘根。”
“老人们用行动证明,传统文化从不过时。”举水乡党委书记陶冰华表示,此次“浙BA”主场的尝试,是“体育搭台、文化唱戏、特产惠民”模式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深化这条路径,把赛事带来的‘流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增量’,让月山春晚的文化魅力、举水乡的农产特色,借更多平台走向广阔市场。”
当篮球赛场的欢呼与老人们的农耕号子交织,当年轻球迷为表演者热烈鼓掌,这场跨越年龄、跨越领域的融合,不仅让45载的月山春晚焕发新光彩,更让乡村文化传承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为庆元乃至浙江的文体旅融合发展,写下了温暖而有力的一笔。
ZJEG_RSS.content.end 查不全的图片内容附件请点击此链接查看http://www.zjqy.gov.cn/art/2025/9/16/art_1229356027_58971778.html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